原标题:构建“防护网” 筑牢“安全墙”
海口多举措做好防溺水教育宣传
炎炎夏日,选择下水游泳的市民逐渐增多,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游泳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约有40人因溺水死亡,小学生溺水死亡人数占溺水死亡学生人数68.2%。究竟如何减少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专家建议,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安全防护网络,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全方位筑牢防溺水“安全墙”。
现状 大多数小学生爱游泳
海南四面环海,沟渠遍布,中小学生爱好游泳,溺水事件亦多发。记者随机对4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近7成的学生会游泳。其中,大部分会游泳的学生是通过报课外游泳班学会的。
“我的爱好就是游泳,我二年级就学会游泳了,我希望学校也能开游泳课,游泳不但能锻炼身体,而且在遇到水的时候也不会产生恐惧。”小学生小沈是同学当中的游泳健将,她对记者说,虽然自己游泳技术还不错,但是,溺水的大多数都是会游泳的,所以她爸爸不要她去野外游泳,在泳池当中不能与别人打闹。
“让孩子学游泳,我是非常赞同的,像在日本学游泳是一项必备技能,在我们身边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溺水而禁止让孩子学游泳,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建议家长在平日里让孩子看一些安全方面的书籍和新闻报道,及时监护到位。“学校开设游泳课程我们是相当支持的,但在内容学习方面,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安全自救知识更为重要,先学习自救,再学游泳。”
专家 构建防溺水安全网络
防溺水工作是各级教学部门每年夏季安全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李教授认为,学校作为安全教育的“主阵地”,防溺水教育必须反复讲、天天讲,百讲不厌。
其次,要加强“家校”对接。中小学生的溺水多发生在假期或放学后的时间,因此,家庭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家长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家校通”等方式,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让防溺水网络从学校延伸至家庭。
最后,要发挥社区、街道办等管理责任。李教授指出,社区、街道办等部门应重视并支持安全教育工作,加大防溺水宣传,悬挂宣传标语、出版教育宣传专栏等。并加大对有安全隐患水域排查力度,在危险水域设置警示牌。此外,对社区中的留守儿童,积极发动村干部、五老等,将防溺水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
李教授认为,多一份提示,学生就多一份安全。各方要积极联动,编织起“防溺水”立体网络,确保每一名孩子的安全。
趋势 学校开设游泳课程
记者走访海口市部分学校,发现在校门口醒目位置已经设置了防溺水知识展板、宣传栏里登载着防溺水的相关知识、各班教室里均有介绍预防溺水和溺水救护方法的黑板报。“暑假来临,学生安全工作要做到位,尤其防溺水教育。”港湾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开设游泳课程,部分学生已经考核达标,顺利拿到游泳合格证书。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游泳技能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据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市已全面启动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工作,我市将充分利用校内游泳场地或校外社会资源开展游泳技能培训,全面启动游泳池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的方式建成一批游泳池,配齐设施设备。今年,海口要实现50%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会游泳的目标。
“当然,学生学会游泳的同时也要从安全意识上做好引导。我们会聘请专业教练指导孩子如何正确选择游泳的场地,并教会学生学习一些游泳的自救方法。”海南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卢刚介绍说,学生除了可以在校内由已受过专业培训的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游泳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专业老师到校内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进行学习,多渠道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例如,将“会游泳,懂救生”作为我省学校新招录体育老师的必备条件之一,鼓励有游泳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
此外,省教育厅和省文体厅联合开展游泳师资培训班,预计到2020年,全省共培训2000名游泳指导员和救生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