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色文物见证海南岛革命征程
火红七月看红色展陈
陈理文的立功证书及特等功臣章。
文实习生 乔敏瑞 海南日报记者 尤梦瑜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进入7月以来,我省多个红色旅游景区迎来了参观旅游的小高峰。6月底,省民族博物馆开设“孤岛奋战 红旗飘飘——琼崖革命展”,共展出60余件/套红色文物,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一窥海南红色文物收藏。
根据我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目前,海南全省收藏有革命文物两百余件,主要集中在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海口市博物馆、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管理处、白沙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局、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此外,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市博物馆、儋州市博物馆、琼海市博物馆、文昌市博物馆等也藏有少量红色文物。
这些红色文物主要包括武器、金属器和名人遗物等门类,主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物。
在我省收藏的诸多红色文物中,有几件文物不仅对海南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其背后还有着鲜活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承。
白沙起义“第一枪”
白沙起义“第一枪”与“第二枪”
1939年春,日军侵琼,海南沿海城镇沦陷。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琼崖专员公署、琼崖守备二团以及儋县、临高、昌江、感恩、乐东、崖县、陵水、保亭等9个县府,加上白沙、保亭、乐东三线联络所和各县的武装多达五千余人,逃进五指山区白沙县。他们巧立名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黎民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为了反抗压迫,1942年,黎族乡长王国兴和保长王玉锦,到当时的四个区动员黎族同胞起义,经过长期的动员和准备,决定1943年8月17日起义。就在起义前夕,白沙一区国民党又要强征光洋,白沙一区在8月12日提前起义,也就此打响了“白沙起义第一枪”。由于交通闭塞,身处二区的王国兴和王玉锦并不知晓提前起义的消息。
白沙起义“第二枪”
一区的几个国民党残兵逃到二区的联络所,所长李有美通知二区的乡长和保长到联络所开会,王国兴装病吐血不去开会,被国民党兵强制抬到区公所。王玉锦心想,临近起义,不去开会害怕被怀疑,遂决定去一探虚实。
到了联络所,王玉锦看见有些乡长和保长已经在操场上等候,他故意走到联络所附近,听到士兵用粤语问李有美:“干什么不把这些黎族人杀了?”李有美洋洋得意的说:“等他们到齐了全部杀掉”。
黎族人王玉锦为何听得懂粤语?王玉锦的女儿王恩向记者讲述;1934年春,“剿共”“抚黎”的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警卫旅长、琼崖抚黎局专员陈汉光,借“开化”教育黎族青年为名,举送一批黎族、苗族青年到海口学习。结果是将他们拉去海口大英山军营军训,送去广州当兵。王玉锦正是其中一员,后来他从广东海安登船,辗转逃回家。
听到要杀他们的消息,王玉锦假装肚子疼要上厕所,两个国民党兵押解他去河边上厕所。王玉锦沿着河边逃跑回家,喊他弟弟王玉林拿枪,然后打死了追赶到村口的两个国民党兵。紧接着,二人迅速跑去附近的毛西村找王正成组织20多人的敢死队,带领1千多人拂晓攻打二区联络所,解救了王国兴等人,白沙起义“第二枪”由此而来。李有美带领几个残敌逃跑,各地的起义队伍乘胜追击,消灭白沙境内的敌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粮食。
上世纪90年代,省民族博物馆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将白沙起义“第一枪”和“第二枪”的用枪收藏并展出。
周恩来赠送给王国兴的水烟筒。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周恩来送给王国兴的水烟筒
收藏在省民族博物馆的一个铜制水烟筒,刻有纹饰,高28.3厘米、底径8厘米,它不仅仅是王国兴曾使用过的物件,还和周恩来总理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白保乐”人民解放团团长,王国兴与琼崖特委书记、纵队司令员冯白驹的密切合作,开启了黎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的新篇章,黎族汉族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
1949年6月,王国兴受党中央之邀,前往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王国兴没有出过远门,也坐不惯轮船,更棘手的是他只会讲黎话和海南话。经组织安排,由泰国归来加入琼崖纵队的冯子平以秘书身份陪同王国兴前往北京,由于当时的海南岛尚未解放,所以王国兴的赴京之路充满险阻。二人由五指山步行到临高头咀码头乘船,偷渡琼州海峡,为躲避敌人追赶先到广西,再取道香港,继而坐邮轮北上,到达青岛后最终换乘汽车,王国兴终于抵达北京。为了不引起国民党的注意,他伪装成华侨富商,所以路途当中不能使用平民们常用的大长竹烟筒。
“在一个半月的路途中,爱抽烟的王国兴只能克制自己的烟瘾。在北京,周恩来总理得知王国兴抽不惯纸烟后,经过多方寻找,找到了这个铜质水烟筒,将这个水烟筒作为礼物赠予王国兴。”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辉山说。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王国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他还出席了开国大典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毛泽东主席对他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少数民族自发起义,主动寻找共产党,消灭国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只有王国兴一人。”
陈理文立功证书的内页。
特等功臣章记录陈理文战斗生涯
在琼崖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漫天炮火中,陈理文用坚毅与果敢写下自己的辉煌战绩。陈理文,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1928年出生。他于1941年5月在保亭入伍,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战争年代,陈理文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务,参加大大小小战斗100多次。陈理文的名气是在突击战中打出来的。那时候,由于我军武器落后,缺乏重型攻坚装备,敌人的碉堡成为战场上的巨大威胁。于是,在每次攻坚战斗中,各部队都会组织突击队。
每次战斗时,陈理文都会主动请战,要求担负最为危险的主攻突击任务。在战斗中,陈理文先后受重伤四次,荣立大功四次,为琼崖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0年,陈理文被琼崖纵队领导机关授予“特等功臣”称号,同年还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由琼崖纵队领导机关颁发给陈理文的这张立功证明书尺寸不大,泛黄的纸张上写满荣耀;特等功臣章上原有的图案早已锈蚀了大半,但依稀能看出“特等功臣”四个字以及红、黄、蓝的配色。
一件件历史文物背后承载了祖辈们浴血奋战的岁月,时光的河流入海,岁月无可回头,留给后人一段段红色记忆仍值得细细品味。
牛角火药桶
我省其他代表性红色文物
牛角火药桶:坚硬的深色牛角上雕刻着具有民族风情的花纹,牛角一端带着盖子,它的作用是帮战士们储藏火药。
《海南岛初期人民革命史料》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根据地及工农红军活动区域图》手稿:由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管理处收藏,其创作者为罗文淹。他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海口《琼崖民国日报》社长兼总编辑。1926年6月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地委委员兼青年部长,后兼共青团琼崖地委书记。
曾任报社总编的他熟知琼崖革命的发展形势,自己编写了《海南岛初期人民革命史料》,介绍琼崖革命初创时期的相关历程,为后人了解琼崖革命初期活动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全面掌握斗争动向,手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根据地及工农红军活动区域图》,不仅在当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当下研究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冯白驹的怀表。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冯白驹的怀表:直径5厘米、厚0.6厘米,由省博物馆收藏,时针、分针已经脱落。这支怀表是南洋华侨赠送给冯白驹的,是冯白驹生前随身携带的常用物品。
皮公文包
皮公文包:长18.5厘米、宽10厘米、高23厘米,由省民族博物馆收藏,牛皮制、长方形,翻盖上印有五角星标志,铜制锁扣。两侧有两个铜环系一根牛皮背带,包内分为两层。通讯员王任勇为琼崖纵队首长携带保管重要机密文件时常使用。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省博、省民博提供)
相关链接:
琼崖革命第一人——王文明
陈玉婵:琼崖革命中的“女秀才”
重温峥嵘 海南50名青年记者再征琼崖革命路
澄迈103岁“不老骑士”离世 曾参加3年琼崖革命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琼崖革命有了后方基地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