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海南昌江黎族藤竹编:濒危技艺织新路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曾毓慧 特约记者 林朱辉 通讯员 郭宏明 时间:2018-08-13 11:21:24 星期一

  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大仍村的县级黎族藤编传承人陈桂红和妈妈在整理编织的器皿。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技艺传承之“忧”

  “师傅手巧、心也细,有时为了编好一个‘大力神’图腾,都要琢磨好些时间,经常是编得快好了,又发现个别藤条编错乱了,又拆掉重来。”同为大仍村村民的米眉脱,跟随陈桂红学习藤编技艺已有数年了,既是她多年的闺蜜,也是她最为得意的“爱徒”,但陈桂红也坦言,在七叉镇藤编培训班里,这样的“得意门生”相对偏少。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塑料、金属等材料制作的家庭用具已逐渐代替了黎乡村寨里的藤编制品,现今,懂得藤编技艺的黎族艺人寥寥无几,藤编用品逐渐退出了黎族家庭的生活,黎族藤编技艺的传承也面临着濒危状态。

  在孙如强看来,昌江藤编制品为纯手工制作,耗时偏长,出品较少,目前产生的经济收益偏低,这也是导致黎族藤编技艺民间传承“遇冷”的主要原因。“以这种腰篓为例,如果只是单纯作为一个日用品,可能要耗时一两个礼拜才能编好,但售价就两三百元,但如果在图腾上多花点心思琢磨,变成文创产品,身价就能增加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孙如强介绍,随着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昌江藤编制品也开始走出黎乡村寨参加各种文创展览,并开始捕捉商机,这也帮助黎族居民拓宽了脱贫致富的门路。

  “同样作为非遗项目,昌江黎陶、黎锦就走出一条新路。”孙如强说,3年前,昌江有关部门出资在石碌镇保突村建设了上千平方米的制陶馆,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羊拜亮老人以及工艺师傅前来指导制陶,带动本村200多名妇女学习传承黎族制陶手艺。如今,制陶馆每天都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全程展示制陶过程,为游客提供体验区,有效帮扶制陶村民实现增收。此外,与其媲美的黎锦技艺也已开始走进部分校园课堂,普及与传承的路子也越走越宽。为此,大仍村也在学习借鉴保突村制陶馆的模式,筹备黎族藤编合作社,提升黎族手工藤编器皿的制作水平。

  据昌江文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藤编技艺被列为昌江县级非遗项目,截至目前,昌江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县级29项。目前,昌江文化馆已将藤编、竹编“合并”成黎族藤竹编技艺,积极申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拓展项目),昌江黎族藤竹编技艺有望迎来新一轮华丽蜕变。

 

 

相关链接:

海南白沙黎族青年返乡创业 酿造原生态山兰糯米酒
最新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
黎族山歌剧《呦呦鹿鸣》海南保亭上演
海南黎族姑娘“跑进”清华 每年近万元学费
黎族苗族服饰配饰设计大赛海南三亚落幕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