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上排列着正在建造的钢质渔船。
时代更迭
从木船到钢制渔船的变化
渔民们在海上作业,一方面享受着自然的馈赠,另一方面也承受着自然的威胁。一艘安全、稳固的渔船是渔民的“第二生命”。张明深谙此道,因此,安全、稳固、实用、美观成为张明造船的宗旨。
2006年,张明投资建立明路造船厂,引领调楼镇长达数十年的沙滩造船走向规范化的造船工坊,并于2009年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可建造各尺度木质渔业船舶。这在张明的造船生涯里,是一个里程碑。可由于工具和技术的限制,明路造船厂造的渔船吨位级一般最高也只停留在50吨-80吨,造一艘船需要花费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为了提升船厂的效率,张明到各地考察,并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引进了现代技术和工具造船,将一艘百吨级的大船建造时间缩短到四个月。张明造船的34年间,曾为琼海潭门的渔民打造过320吨的大木船,这也是目前他造船吨位级的最高记录。
“临高人造船的本领与生俱来,有渔民的地方,就一定有造船的人。”调楼镇黄龙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亚留告诉记者,黄龙上村全村180多户1020余人,约60%左右的渔民会造船。过去几年,在高峰时每年能造20吨-160吨位的渔船40多艘,船东有临高本地渔民,也有陵水、儋州、琼海等市县的订单。然而,随着安全、技术等多方面的需要增强,造钢制渔船闯深海得到了政策鼓励,手工造大船的模式逐步被淘汰。
张明审时度势,2017年重新购置了造船设备,并于年底造起钢制渔船。从传统的造木船到造现代的钢制渔船,张明在技术上又自我进行了一次革新。今年来,他带领着船厂里的工人,已经造出了7艘钢制渔船,订单总额达到500万元。但7月后,厂里一直接不到订单,张明只好外出打工。“木船最终都会被钢制渔船取代,造木船的技艺随着老一辈的离去,有一天或许会消失,这是我最不舍的事情。”张明略有伤感地说。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