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宁水沟村书香陈氏:六百余年保持淳朴本心
水沟村陈氏宗祠。
陈姓,是中国的大姓。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
坐落于万宁太阳河畔的水沟村,是一个有着超过600年历史的恬静古村。水沟村以陈姓为主,以福建莆田人陈俊卿为发源始祖。自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陈姓先祖定居万宁水沟村以来,族人秉持祖训,保持淳朴本性,重教乐居,耕读传家,为社会输送了不少人才。
抗元将领陈瓒后人元末入琼
据水沟村《陈氏族谱》记载,先祖陈念于元末明初自福建莆田入琼,明朝洪武四年,陈念第五子陈得新,于万州南山岭北麓定居,即当今万宁市东澳镇水沟村。族谱记载,水沟村陈氏为南宋抗元名将陈瓒后裔。
陈瓒是南宋名臣陈俊卿曾孙,也是南宋状元陈文龙从叔。宋末,政治腐败,元军侵扰,天下大乱。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陈瓒趁元军主力调离兴化之机,率义军数百人反攻,击杀守将,收复兴化军。同年九月,元将唆都率军万余再度攻打兴化城,屡攻不克。景炎二年十月十五日,元兵倾巢而出,攻破兴化府城墙,因众寡悬殊,陈瓒力尽被执后惨遭车裂。南宋朝廷追赠陈瓒为兵部侍郎,赠谥忠武,明太祖朱元璋褒封陈瓒为兴化府城隍,弘扬陈瓒护国庇民的赤胆忠心。
水沟村内已经废弃的老房子。
“陈瓒公等先祖遗风一直为村民所敬仰。”分洪村委会委员陈家真介绍,先祖于水沟村定居后,繁衍后代,教子诲孙,以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为己任,“其中宦显数世,蜂联科甲,缨簪不绝,中秀才、武庠生及选为贡生的有6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据族谱记载,陈氏先祖入琼定居于水沟村后,通过言传身教,蒙以养正,陈念之子陈得新,陈念之孙陈慈,陈念曾孙陈寄贤三代人都读书有成,充吏赴京选用。
“自陈念公入琼,陈得新公于水沟村定居至今,水沟村陈氏一族已在万宁扎根超过600年历史了。”陈家真说,自陈念始,水沟村陈氏一族自今已繁衍24代,现有陈姓子弟超过1500人,“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是祭祖的日子,这是村里的大日子,陈姓子弟们会在这一天回乡祭祖,叙述亲情,其中有不少散居岛内外各地的族亲。”
在水沟村村民陈东秀看来,先祖入琼,或许是为了躲避元末天下大乱,“不过也有可能是成为了古代的‘闯海人’,孤身来琼州发展,毕竟如果是避难极有可能会带上家人一道迁徙。”
水沟村陈氏族谱世系图首页。
重教乐居 耕读传家
水沟村陈氏立族伊始,便注重子女家庭教育。
“族谱中记载的族规中,多条都是关于居家教子的内容,而先辈们也确实是按照族规规定来做的。”陈东秀说,陈氏族规包括雍睦为兆祥之本,积德为造福之基,教子为显扬之阶,同居为天伦之乐,家长为表率之准,主母为妇女之型,和忍为居室之宝,孝义为门庭之重,勤俭为生财之源,“9条族规中,有7条与居家教子有关,老祖宗们如此重视子女教育,打下了村内的文教之基。”
据陈氏族谱记载,水沟陈氏家族立足至今,中秀才、武庠生以及被选为贡生的有63人之多,多人被授予登仕郎或追赠修职郎,对于一个乡野小村来说,这已然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
“或许得益于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重教传统,水沟村一直以来将子女教育作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村民陈泽翔透露,由于人多地少,水沟村村民大多生活清贫,但是村民们却一直坚守着“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在困难年代,有很多家庭砸锅卖铁也要供小孩上学。也因为如此,水沟村在东澳镇一直有着文脉之称,村里常出大学生。”
在水沟村陈氏族谱中,专门设有功名录,鼓励族人勤学向学。功名录分古代功名录与现代功名录两部分,分别记载了古代考取功名与近现代考取各类高校的族人姓名,其中不乏考取黄埔军校投身革命,以及考取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学子。
水沟村重视教育的另一个表现,还在于村内设立各类助学基金,既有以宗族名义成立的水沟村教育基金会,也有以村民个人名义成立的助学基金。
“每年水沟村教育基金会都会组织村民捐款,村民响应很积极。”陈家真说,今年8月8日至8月20日,水沟教育基金会共收到97人捐款,募集到7.14万余元助学金,捐款人中有多名已定居香港、三亚或迁居其他村的族人,“在水沟村教育基金会之外,陈瑜等族人还成立了个人助学基金,为考上大学的学子提供助学资金,其中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子可以获得5万元助学资金。”
今年初,第一次来到水沟村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分院艺术乡建研究中心主任黄治斌,便对该村文脉之说极感兴趣,决定与水沟村合作打造书房岭共享农庄项目,以文脉为切入点,以村内保存完好的百年古屋为载体,打造“古屋博物馆式精品民宿”。
除了重视教育,水沟村陈氏家族还传下家规十戒:一戒忤逆不孝父母,二戒傲慢不悌兄长,三戒倨傲不敬长老,四戒挟势凌迫孤寡,五戒乱伦伤风败俗,六戒贪利剥削贫邻,七戒欲斗不睦乡里,八戒游荡聚众窝赌,九戒鼠窃引诱为盗,十戒告讼越界分争。
“违反十戒的人不仅在族中颜面大失,还会受到族人们谴责。”陈东秀说,相反,宗族会将好善乐捐、勤学考取功名的族人,在每次修谱时将其事迹专门载入族谱,“既肯定族人向善奉献、勤学苦练的精神,也是告慰先祖的表示。”
据悉,水沟村陈氏族谱最近一次纂修是在1989年秋季。“以后我们也会继续修纂,将先祖的精神传承下去。”陈东秀说,每一次修谱也是对宗族凝聚力的提升,在联络宗族感情的同时,也通过修谱,再一次学习祖先们的训诫,警示后人,“我们会坚持弘扬祖先们的优良传统,教育子女明是非讲孝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民风淳朴 传承不绝
陈氏一族定居水沟村600余年,也流传下来不少趣事。
村民陈升雄说,相传清代时,有一位武功高强的曹姓大内高手遭人陷害,从京城逃到万宁,危急关头躲藏在同云洞中,村民们同情他的遭遇,经常上山给他送水、送粮食。曹姓武士感激村民们淳朴善良,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便在书房岭教授村民们武功,以保护自己、强身健体,一来二去成就了一段佳话。
“生活于同治皇帝时期的先祖陈朝楷,便是曹姓武士的弟子,既习得武士真传,也考取了秀才功名,是当时万州地区有名的文武双全。”陈升雄说,据传,有一年万州地区降暴雨,太阳河河水暴涨,淹没了回村的桥梁,陈朝楷在回村时便使用“绝技”趟过河流,“都是口口相传,也不知真假,但在清中期以后的万州,水沟村习文尚武是当时人尽皆知的事情。”
在近现代,水沟村亦出了不少革命志士。“2008年去世的陈光焯就是其中一位。”陈东秀说,陈光焯曾经考取黄埔军官学校西南军政大学,参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陈光焯选择加入共产党,为人民而战,“全国解放后,他又继续投入了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回乡后担任小学校长,一直热心公益事业。1989年秋季修谱便是他发起的。”
提起陈光焯,水沟村人还记得“他是最早要在村里发展风力发电的人”。陈东秀说,陈光焯曾经仅靠一辆自行车,一个水壶,游历了祖国大江南北,“在内蒙古的时候,陈光焯参观了风力发电设施,非常兴奋,回乡之后便终日研究。但是很可惜,因为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没有成功,却让大家都看到了他的干劲。”
相关链接:
历史邂逅风光 海南万宁东澳镇百年古村风景正好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