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的手艺人
“那是我的作品,从备料到制作足足用了一周时间,竹子的选材、花纸的样式设计,都力求精致。”
说起会文镇文化馆的一件花灯,邹宏达难掩自豪。那是1995年,文化馆负责人找到邹宏达,让他做一件花灯参展非物质文化展。经过精细雕琢,一米余高的花灯很快在他手中成型,如今仍在文化馆中收藏展览。
制作花灯骨架的时候,将六根竹签拦腰打上框,竹签与竹签之间不能用胶粘合,而是将竹签弯折着叠进去,看似简单的骨架,却是要对技术有着足够的熟练,对于手艺的窍门,邹宏达自有心得。
“其实最难的是头两年,不太了解工艺的技巧。”邹宏达说,在他独立做花灯的第二年,从当年9月份,他就开始备料竹坯,做了近100个花灯,但是因为用了新竹子,到了年末打开库房一看,花灯都发霉了。这件事给了他难忘的教训,此后,邹宏达决定外出学习经验。所以一过完正月十五,他就赶忙连夜去文昌城区看花灯展,学习别人家的经验和新技术。
在家人眼里,邹宏达对制作花灯有着几分痴迷。他一般一天能做好20个花灯骨架,家里人便帮忙糊纸、贴花。
一把陪伴了邹宏达几十年的小刀,刀刃已被磨得锃亮。
随着技艺越来越纯熟、灵巧,请他做花灯的人也越来越多。
除了花篮灯、鱼灯等传统的灯样,小鸟、飞船等新式样的花灯,邹宏达也会做。“过年喜庆,小孩子们很喜欢。”他说,遇到有设计要求的花灯,他会用心思索良久。
一次,临近乡镇的“灯头”(主持送灯仪式的领队)慕名来订花灯,大家都不知道做什么图案好,最后邹宏达设计制作了一个1.3米高的六角亭子灯,大家都说好。
持之以恒的守信人
今年春节,有5个村子的“灯头”都向邹宏达订制花灯。于是,他连日连夜赶工,精心制作,及时完成所有花灯的制作。“以手工过生活的,一定要守信用。”邹宏达的家人说,多年来,送灯的日子和时间不会变,这是老邹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当天,不到7时,邹宏达给梅山下村送过花灯后,他的儿子又送灯到文山村。
夜幕初降,文山村今年的“灯头”敲起铜锣,村民便陆续赶到村文化活动广场。随着八音的响起,唢呐争鸣,最开心的是孩子,小孩子们举着船灯或提着花灯,嬉闹着看着点燃了的“福”灯、花篮灯等传统花灯被大人们用木杆担起,大家都掌灯、列队,开始环村游巡。
也许艺术都是相通的,除了制作花灯,邹宏达还喜欢唱歌,有时还自己创作几曲。不忙的时候,邹宏达会在八音队演唱自己的原创歌曲《家乡是个大花园》。即便没有配乐,他也能清唱几句,用唱琼剧的腔调,随性而至。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写了十余首歌唱家乡的歌曲。
一件花灯,从骨架、灯户、灯群直到缀好灯花,就如同一个人的人生一般,经历着初萌、出生和成长,都等待着烛心被点燃的璀璨……在邹宏达的眼中,这就是最美的时刻。
相关链接:
河北唐山:璀璨花灯迎元宵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花灯璀璨(组图)海口府城老街元宵花灯亮起来(组图)椰城光影色斑斓 花灯夜景游人醉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