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儋州调声比赛现场。 通讯员 柯人俊 摄
村村均有调声队
位于光村镇北部的泊潮村,村民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因为喜爱调声,他们便动手搭建了一座面朝大海的调声场。春光洒落在银滩上,一波接一波的海浪闷头冲向调声场,在马尾松的遮掩下,赶海归来的渔民唱起了欢快的调声。
提起泊潮村,除了得天独厚的沿海风光和鲜美的海味,不得不提起村里的调声队。据调声队队长陈王宝介绍,调声队由70余人组成,全部是本村的村民,他们以捕鱼为生。因为全村人对调声的重视,村里特意将调声场建在了宗祠正对面。
“出海调声可以提神,大家都很兴奋。”村民陈木养是调声队领队,也是一名渔民。他告诉记者,平日中午出海,次日早晨归来。一夜未眠,赶海归来十分困乏,“一起回来的渔船用对讲机唱调声,或者是发微信,你一句我一句,就没有这么困了,不夸张地说调声已经成了我们的精神支柱。”
“在船上唱调声,一边收网也要一边唱调声,我随口就可以唱20几首呢!”谈起调声,原本不善言辞的陈木养话匣子便打开了。他打趣地说,出海回来得知要去参加调声活动,便要专门回家打扮一番,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裳,脸蛋扑上白粉“隆重出场”。
调声还拉近了儋州、临高两地渔民间的距离。泊潮村与临高县新盈港遥海相望,陈王宝说,有时村里举办调声表演,临高的渔民便会驱船来看,虽然他们听不懂儋州话,但也会被此起彼伏的调声所感染,临高渔民也向他们分享渔歌“哩哩美”。
“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旋律优美的调声从陈木养的手机里传了出来,每当闲下来,他便喜欢翻看那些视频,“调声是祖宗留下来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放松方式了。”
谢有造说,当地男女青年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在乡镇集市或山坡野地,互相以歌抒情,自发地开展对歌比赛。每逢一年一度的“中秋歌会”更是热闹,调声对歌比赛可达上万人参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表演队伍,不争出个上下高低不肯罢休。
据儋州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弘扬儋州调声艺术,光村镇组织开展儋州调声展演进校园、社区、乡村等活动共67场,营造了光村地区热烈的调声氛围。在光村镇,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支自己的调声队。
如今,调声已经成为儋州人民的一种情感寄托。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