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明深收藏的部分琼剧剧本。
退居幕后 润育桃李
大约在1985年前后,时任定安县琼剧团编剧兼导演的黄昌桐逝世,莫明深接过接力棒,退居幕后当导演,培养新生代演员。
演而优则导,莫明深能借用丰富的舞台经验把握观众观剧心理,增强演出的节奏感和冲突感,为戏剧增加张力。在执导的每部戏中,他思索着主旋律、整体基调、节奏安排和章节承接以及配乐、灯光和音响氛围的相得益彰,因而总能导出佳作,受到行家和观众肯定。
在编排剧目和指导演员之外,收集好剧本,也是导演的重要工作。“一个剧团每年要出两三部新戏,才能保持吸引力和竞争力。”莫明深介绍,当时获取剧本主要有三个途径,剧团编剧原创,同行互换剧本以及移植其他戏种剧本。当时,定安县琼剧团有一个金牌编剧陈德雄,创作出《和亲风云》等一众叫好又卖座的大热剧目。
但为了保证新剧量,单靠原创显然不够,导演免不了四处寻找剧本。莫明深收剧本时,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剧本的演绎难度和成本,二是题材是否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当时观众爱文戏不爱武戏,爱苦戏不爱平戏,每找到曲折缠绵的剧目,总是非常卖座。”他回忆,移植其他剧种在保留故事主干和人物特性时,要舍得大刀阔斧进行改编,有时韵律、音乐、台词、演员动作等都要重新编排,使其符合本地观剧习惯。
1989年,定安县聘请琼山人王世杰为团长,莫明深、莫克勤为副团长。此后,莫明深也作为业务团长,负责训练团员的业务能力。现今定安县琼剧团的主力军,团长黄茂安、编剧兼演员徐姝璟都曾受过莫明深的教导。
20世纪90年代,正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初受流行文化猛烈冲击的时代,琼剧这一传统艺术在风雨飘摇中艰难生存。虽然举步维艰,定安县琼剧团还是保持极高的艺术水准,在1994年推出了《高林学馆》这部极具轰动效应的古装琼剧,更于1998年赴台湾演出15天,社会影响极大,一时传为美谈。
2004年,60岁的莫明深正式退休。退休后,他也没放下挚爱的琼剧事业,得益于任职导演和团长的经历,收集了百余本琼剧剧本和曲本。他利用闲暇,重新装订和整理这些珍贵的历史材料,并总结整套琼剧技艺表演基本功操作、武生技艺表演程式和小生技艺表演程式若干套。此外,他还拍摄数百张演员演出剧照,记录了诸多珍贵历史瞬间。
回首如歌岁月,或许连莫明深自己也没想到,14岁时的一个懵懂决定,竟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如今,他常常独自回定城镇莫村社区南山村的老宅中,用一下午时间整理旧日剧本,淡淡的纸墨香在斜阳中弥漫,述说那些往日时光。
(本文史料参考南方出版社《定安琼剧》和南海出版公司《定安·琼剧之乡》,感谢邢纪元、邓学贤、陈光敏和王豪任、孙春福、莫明裕等作者。)
相关链接:
琼剧、舞狮轮番上演 海口龙华春节骑楼展演举行
9000余人观演!海口秀英区打击非法采砂琼剧文艺巡演落幕
海南省琼剧春晚2月2日启幕 名家新秀重温琼剧经典
琼剧新戏《台州状元》海口首演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