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永兴扬苍井、扬苍庙的历史变迁
古井古庙 乡愁亦浓
扬苍古井旁边的神龛。
编者的话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的美东、林青、博强3个行政村与永兴社区的17个村庄,古时候曾经共建、共享的扬苍古井和扬苍古庙,迄今皆已超过400年的历史。
土生土长的当地耄耋老人王仁好先生,退休后多次实地调查,记录梳理了古井、古庙的人文掌故,老当益壮,精神可嘉。
作为海口南郊羊山地区人,笔者有兴趣谈谈羊山的乡愁,说说羊山的人文。笔者对扬苍古井和扬苍古庙颇感兴趣,所以1995年退休后,10多年来多次到扬苍井和扬苍庙拍摄图片,同时对庙中的历代碑文进行考究。
2000年,美东村委会美秋村村民在昌道山开路、采石时,偶然挖到一座古墓,墓中有古陶器和刻有文字买卖地契的泥砖,显示为大观元年(1107年),入葬者是琼州府琼山县仁政乡(宋代乡人就已创建“仁政乡校”,明代其范围涵盖今遵谭、永兴、东山、新坡等乡镇的全域或部分地区——编者据正德《琼台志》注)永村王氏谭三娘,距今已910年的历史,可知在1000年前的南宋时期就有人定居羊山地区,到明末清初,人口不断增加。有人居住的地方,就必须有生活用水,在羊山永兴这片方圆十多里的火山地上,在东北角有个天然的玉龙泉(也叫西湖),南端有一潭榄湖(也叫南湖),还有一口天然的美傲井和扬苍神仙古井。由此可见,在永兴繁衍生息的古人获取生活用水的确极为艰难。
为弄清扬苍井与庙的来历,笔者先后走访了美孝村的陈简贤、陈简会、陈简栋、陈颖祖,美柳村的王华元、陈永青和儒谭村的王嘉积等老人,了解扬苍井和扬苍庙的历史变迁。
扬苍古井的井水常年不干涸。
扬苍古井
扬苍井是在若干万年前的火山喷发,推动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形成的天然水穴,扬苍《庙井碑记》称“此井并非人力所为”。
羊山腹地的永兴镇东部,自古以来就有扬苍山、昌谭山、国群山、坡谢山、扬野山、道门山、门轮山、亚劳山……昌谭山与亚劳山曾有古村落,扬苍山就坐落在群山之中心,扬苍井落在最底低洼地,而形成这潭天然水穴。从此可以推断出它是元末明初被古人发现,从此为羊山人一代一代开发取水之用。
据《庙井碑记》记载:“扬党(苍)古井一口,乙已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因地震崩塌塞水不便及用,而值天旱,诸户到该坊聚众再加开一口,委蕧其泉,可得十余人而取水……”由此可见,在这次地震之前已经使用该井之水了。
史料记载,1605年五月,在琼州发生7.5级地震,造成琼山演丰地区有72个村庄沉入海中,而遗留成为今天的海底村庄。这次地震波及扬苍井,致使岩石陷落填埋,众人取水不便,当即集众之力,将石头搬到井口左侧,垒成约6平方米的泥池,并将井底层的淤泥挖出来倒入泥池中,其貌保留至今;然后重修井口,加开了一孔井位,两孔井穴可供十余人同时取水。
此井属天然凹陷地,从井底到地面约30多米深,井口外围约400米,井穴偏东,井场向西形成斜坡到通道,每当风雨季节,暴风骤雨,山水暴涨时,井水漫过人行道;旱季时节,水则退回井中,但长年不枯。
据了解,从明末到清代,扬苍人一代又一代不辞劳苦地不断改造利用这口天然石井,按该井地形结构,从井的中间部位向西边垒起台阶,便于上下取水;竖起两块大石头作为入井之门,防止牲口进入;在井场沿着斜坡筑起一道矮墙,在上面搁置两个圆形石盆和一个方形石槽。
这些设施可供群众现场洗涤衣服和被褥,在井场就地晒干后才收回家,省去了挑水的工夫。
明代,扬苍周边这10多个自然村都没有人工开凿的水井,全靠这口天然水井供水,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儒吴村才开挖了样仁井,乾隆年间在昌道村开凿了昌道井,后来又增挖了美秋井和美孝村的扬罗井……
新中国成立后,各个自然村都有人工开挖的深井,使用缆绳打水。近十多年来,海口市政府改善民生,拨款钻打深井,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