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船型屋 两年才建成
“以前建造一座船型屋所需要的劳动力和时间都很多,费时费事,仅靠一家人是远远不够的。”高泽强教授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从备料到房屋建成,最快也要两年时间。其中备料时间较长,村民们要先到山上砍伐物色好的各种建房用材,拉回村中。为了让木材长久耐用,防虫蛀,必须将木材在泥水中浸泡或埋藏一年以上。在此期间还需要准备建房所用的各种小木条、竹子、藤条、麻树皮等。
“黎族人盖房子一般都是集体劳作,村中凡知道某人家中有盖房事宜,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主动来帮忙,人人尽职尽责,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高泽强介绍,房子落成的那天,屋子的主人会好好款待帮忙盖房子的村民,等到下一次别家盖屋,他们也会主动去帮忙。
黎族阿公在船型屋前悠闲地拉椰胡。
过去,每一座船型屋都是黎族同胞团结互助的见证,每一座船型屋也凝结了当时黎族手工艺者最精湛的房屋建造技艺。
新时代下的传承
“这门手艺荒废太久了,多亏有了槟榔谷景区,在这里我们能够继续制作传统工艺品,比如黎锦、竹笼、牛皮凳等,现在景区内部分住房还是按船型屋的样子来设计的,我们的船型屋并没有过时。”黄大荣说。
在保亭槟榔谷景区,不少游客表示,他们最想看到的就是海南本地少数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这里不仅较好地保留了黎族、苗族传统建筑形式,还结合时代精神对它们进行了创新。
“景区按照过去村落的样式营造,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汁原味的黎村苗寨。有了村落还不够,我们还把原来村里的老人请进景区,让他们在这里生活,有手工技能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多挣些钱,鼻箫演奏、茅草编织、藤编技艺、首饰加工等,就连我们的员工房都是按照船型屋的样子去建造的。”槟榔谷景区负责人吉贵说。
相关链接:
海南周刊|五彩黎韵: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剪纸艺术家周烨:剪出黎族文化最美风华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海南“三月三”节庆活动开幕 沈晓明节前看望慰问黎族苗族群众来海口感受黎族风情!长影海南环球100开展“三月三”特别活动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