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峰书院旧址上发展起来的文昌罗峰中学。
几经波折办学至今
遗憾的是,历经岁月磨难,由先辈呕心沥血创建起来的书院,于1926年被毁。爱国华侨和先贤志士痛心疾首,许多人为此奔走游说,谋为文化复兴计,筹集捐款,不遗余力。
1931年冬,冯官尧、周成梅等先生主持,组建临时校董会,决定将原校被毁的校舍锄平,重新建楼房校舍,同时更名为罗峰小学校。新校舍分6期建设,历时6年,即1937年才全部竣工完成,总共筹集资金约9.6万元。新校舍落成之前,校董会暂租镇墟店铺当作课堂招生开课。
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背后,有着许多感人又有趣的故事。海南日报记者翻阅史料获悉,热心重建罗峰小学校的冯官尧,原是南宋渡琼副将冯文俌的第二十一世孙,生于1869年,文昌抱罗人,自幼丧父,全赖温厚、贤惠的母亲云氏将其兄弟4人抚养训育成人,他15岁时通经史,20岁便出口成章,宣统己酉年(1909年),作为拔贡前往北京,被任命为直隶州州判,但不赴任;民国九年(1920年),主政海南的赵士槐委任他为文昌县知事,他也推辞了。
不恋仕途的冯官尧将一生投入办教育和讲学。他不但重建文昌县立罗峰中学,参与创建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还在文昌县立中学、省立琼崖中学、省立第六师范、琼山县立中学等多个学校讲学。他对教育一直有自己的抱负和见解,例如,他主张“讲学”而不是“讲书”,即主张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教师不仅讲授知识,更要启发学生提问,他主张教师不只是传授技能,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不断学习、思考、提升;他还认为,学校的班级制度易造就平庸的人才,他主张因材施教,要注意低能与高才的不同教育手段。
“一代又一代的罗峰人始终辛勤耕耘、播撒真知、传承文明,在文昌乃至海南的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回首校史往事时,现任校长彭业伟这样感慨。
由于时代变迁,罗峰中学又数次经历更名和重建,日寇侵琼期间,学校曾经一度停办,校舍房屋也被破坏得十分严重。1945年秋,日本投降,因校舍被损坏难以使用,抱罗乡亲父老担忧失学子弟前途,于是举乡上下一致推举周成梅、谢肖珊等人组成新的校董会,林廷华、韩汉英为名誉董事长,再次动员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当地群众捐款集资、重建校园,又恢复了罗峰高等小学,1947年发展为私立罗峰初级中学,附设小学部,聘请杜晋勋任校长。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