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法,有特色,能坚持,天道酬勤。”陈其吉在艺术创作上的想法与吴地林大体一致。早年为了建立自己的风格,陈其吉放弃已经练习了10多年的行书、草书,转而研究和创作《爨宝子碑》书法。而这条同行者寥寥无几的道路,他坚持走了30多年。他说,每次临摹依然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不断悟出新的情趣。而书法家江寿男则追求书与诗的相辅相成,“我习惯把艺术意趣,放在一个充满自由而虚化的场景里,去拓展想象力,去挥洒自我。所以创作书法之余,我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海南与内地一些艺术创作大省相比,书画创作力量相对薄弱,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经过艺术高校深造的青年艺术家加入到书画创作的队伍,给海南省艺术界带来了新的面貌,创作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因为年轻,才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才有推陈出新的创造力。”陈洪说,未来海南省书画院将继续鼓励艺术家们,立足海南,挖掘自己身边的题裁,把海南的南洋文化、贬官文化、红色文化、民族风俗风情等创作成系列作品,再通过省际、国际艺术交流,把海南的作品与作家推介出去,同时也让省外、国外优秀艺术家和作品进来,共同促进海南省艺术事业发展。
陈其吉楷书四条屏
精英书画师组建高水平队伍
“相比于前两届省级书画展,此次书画展的规模档次、质量水平更高。经过多年磨练,书画师的作品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陈洪说,自1989年海南省书画院成立以来,省内美术界和书法界的精英人物聚集而来。其中,既有在国内享有高知名度的书画家,也有在全国经常获奖的中青年书画家,还有部分是逐步成长起来崭露头角的人物。这支队伍代表了海南当前书画界的整体水平。
吴地林曾是海南省第三届、第四届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也是全国“鲁迅版画奖”获得者。他在艺术领域深耕40余年,涉猎版画、水彩、油画、中国画等多画种。因为首创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海底世界系列水墨画,他被业内人士誉为艺术上“天马行空”的怪才。
吴地林中国画《红珊瑚》
与吴地林同龄的陈其吉,同样集各项荣誉于一身。他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接触东晋《爨宝子碑》,被爨宝子碑的书法风格和艺术魅力所感染,此后的40余春秋潜心研究和创作爨宝子碑书法作品。
在海南省书画院,像吴地林、陈其吉一样在各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家有80余人。他们不仅为海南省书画院,更为整个海南书画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交流做出了贡献。
“这个展览场地不算大,但是展出的作品质量很高,我认真观看和揣摩了每幅作品,很受启发。”美术教师蒲宏富,特意从临高赶来海口看展览。他表示,展览上的作者大多数是艺校学生心目中膜拜的人物,创作技法很高超,许多作品看似简单,实际包含了许多创作经验和技巧。他的同伴王大硕说,“自己学画10多年,明白艺术创作时常枯燥乏味,稍有倦怠就半途而废,正是身边这些艺术家和优秀作品激励着我们不放弃,向着心中的艺术理想一步一步前进。”
相关链接:
“墨彩春秋”书画展海口开展 市民游客可免费观展让国学经典走进乡村 海口秀英区举办书画下乡志愿者公益班百余幅中国书画名家作品亮相三亚 免费对市民开放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