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游客在观看黎锦织锦过程。武威 摄
创新与融合 传统民族技艺完成现代转身
如何让当代人喜欢上传统民族技艺,一直是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
在拜师学艺中,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黎族织锦专业教师陈达谞发现,很多老一辈黎族妇女在理解图形上存在断层现象,一些人织锦时只是简单的模仿。“技艺固然是根本,思维创意的短板却制约了更长远的发展。”在他看来,传统民族技艺的生命力在于“表达”,既植根于传统,又应该脱胎于传统。
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陈达谞和学生们大胆尝试新的技法,打破絣染原有的单一色,在经线提花方面创造出多色提经织法,又与年轻人所喜欢的潮流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出大量带有黎锦元素的玩偶、丝巾、手提包等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产品。
“这条围巾在哪里能买到?”“你们有没有网店?”……带着这些黎锦文创产品参加活动时,年轻的手艺人常常能收获不错的社会反响。而让“旧艺”穿上“新衣”的这条民族文化资源“活化”之路上,还有更多成长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正在接棒。
海南山上黎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看好五指山市的民族文化资源,公司落户于五指山市。在该公司悬挂着的一幅幅黎族蝴蝶或大力神图腾的“黎锦制品”精美艳丽,可走近了才发现,眼前的“黎锦制品”实际上是由一块块马赛克镶嵌材料拼贴而成。
“黎锦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毕竟有限,通过与马赛克镶嵌艺术结合,能让它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该公司负责人卓书颜介绍,如今这一文创作品早已被广泛运用于公共场所及家居装饰,在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新文创将文化资源变成现实生产力,新玩法则正让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
五指山少数民族高脚竞速项目比赛。武威 摄
一支黎族鼻箫,一把西洋吉他,一个非洲鼓,起承转合中流淌出一段黎族小调或是流行情歌。这样既古拙又现代、既质朴又“洋气”的一幕,有时发生在五指山市区的灯光球场,偶尔也出现在水满黎寨的田埂上。
这是一支由五指山民间音乐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街头乐队,演出内容、时间和场合常常都是随机决定。“我们希望能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让市民与游客感受到黎族器乐就在身边,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玩法。”李志斌是乐队中的固定成员之一,在他看来,民族音乐原本就来源于生活,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与融入现代审美,正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相关链接:
海南五指山探索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云雾缭绕 海南五指山春色美(图)
国家级、世界级“非遗”聚集琼洲文化风情街黎族文化长廊
海南周刊|五彩黎韵: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
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亮相上海
(编辑:云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