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琼州利氏 德义传世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光润 时间:2019-11-04 11:07:04 星期一

  “走水婆”故事代代传

  在凤池村,有一座走过200多年沧桑的老宅,为“走水婆”谢氏当年一手营造。关于“走水婆”的故事,利氏族人口口相传。

  宗谱记载,谢氏是第二十六世孙利亨之妻、利元(即利文峰)的弟媳,生于雍正癸丑年(1733年),来自定安县定城镇的一个大户人家,嫁入利氏家门前定安县连降暴雨,南渡江水位急剧上升,堤坝有一处被冲垮,险情随时可能发生。县城周边民房又地处低洼地带,由于双方婚期已定,担心受水灾影响,婚礼无法正常进行,谢氏便提前嫁入利家,因此,凤池村民称谢氏为“走水婆”。

  谢氏16岁前后嫁入利家,她性情温和,“喜怒不形于色”,常常督促丈夫利亨要向父亲、哥哥那样勤读圣贤书,潜心研究学问,才能立业成名。谢氏婚后生下两个儿子,但是很不幸,“年二十而公早逝”,丈夫利亨遽然辞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方二十的谢氏。

  丈夫的离世让谢氏肝肠寸断,但她“矢志冰霜,益多刻苦,怀抱两孤”,尽管村里有人力劝其改嫁,都被谢氏严词拒绝。

  据利振钦介绍,“走水婆”嫁入时利氏家境并不宽裕,后丈夫突然离去,家里失去了主心骨,还要抚养两个出生不久的孩子,使得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但她没有哀天怨地,没有退缩,而是坚强地挑起生活重任,艰辛抚育二子,孝顺公婆,与乡邻和睦相处,相互扶持。更令人钦佩的是,谢氏不仅通过勤俭持家和精心的经营成为当地富有人家,还积极参与主持、出资建造本族宗祠,为利氏子弟开展启蒙教育提供了场所,颇有“大丈夫风范”,凤池村的老老少少都很敬重她。

  乾隆四十年(1776年),凤池利氏建造宗祠,谢氏是三大主持之一,并趁族中首建宗祠之机,与利元共捐钱三百六十千文,几乎是整个建造资金的一半。从筹备到竣工,利氏宗祠的建造历经24年。

  中国古代女性受封建礼教约束严重,“女子无才便是德”,初衷是把女性塑造成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道统奴隶,传统女性大多都是干家务,参与家庭以外公共事务者很少,谢氏参与主持建造宗祠在那个年代显得有些“另类”。

  据了解,谢氏参与主持、捐资建利氏宗祠是有原因的。雍正年间,朝廷颁布“设家塾以课子弟”的法令,宗族办学风靡一时,于是出现了“县有学,族有馆,家有塾”的教育格局,其中族学和家塾直接在家族祠堂开办,教习族中子弟。因此,深明大义的谢氏捐出家产,筹建宗祠,助振利氏崇文重教的族风。

  在谢氏的言传身教下,儿子绍文、约文二人均考取监生,成为琼州利氏家族史上的佳话。曾在海南中学读书、后来考上南京大学的留美博士利幕骄便是“走水婆”谢氏的嫡系后人,为渡琼始祖利斌直的三十四世孙。

 

 

 

相关链接:

海口重点文保单位 梁氏宗祠首进竣工
海南澄迈王氏子孙千人聚会宗祠祭祖过“公期”
琼海300年宗祠遭遇道路改造面临拆迁 村民拒签字
海南琼海300年宗祠遭遇道路改造面临拆迁 村民拒签字

 

(编辑:杨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