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解放西路。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一条路,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例如解放路,新中国成立后,以“解放路”命名的道路遍布全国大小城市,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这样的主干道。
海南也不例外,海口、三亚、儋州、东方、五指山等市县,都有一条解放路,并且是上世纪50年代后各市县第一批兴起的最热闹的商业街道,成为展现海南岛解放70年沧桑巨变的生动窗口。
1995年的解放路。黄一鸣 摄
得名于海南岛解放
众所周知,全国各地的解放路都是为了庆祝解放而命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要印记之一,道路的修建、扩建等工程也大多集中于解放后不久。
海口的解放路,民国时只有约110米长,时称“永乐街”,1952年打通至博爱路后命名为解放东路,长268米;1955年,解放东路从新华路向西延至龙华路,长730米,称为解放西路。如今的解放路,东起博爱路,西至龙华路,全长998米,以新华路为界,分为解放东路和解放西路。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路不仅路名烙有深深的时代印记,街巷里也掩藏着珍贵的革命遗址,流淌着红色的历史文化,例如位于海口市解放西路竹林里131号的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简称“中共琼崖一大旧址”)。
史料记载,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原为邱氏祖宅,兴建于1919年,占地面积1793平方米。该宅坐北向南,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东西厢房,是较为典型的海南居民建筑。1924年,邱宅主人邱秉衡将宅院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联络点,这里成为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策源地。
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杨善集、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陈垂斌、罗汉等人。会议选举产生了琼崖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标志着海南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9年,海口市政府公布中共琼崖一大旧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海南省政府公布中共琼崖一大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中共琼崖一大旧址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于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的书稿、信件,记录了当时与会人员参加革命的心路历程。
“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着的历史,都在讲述着过去不为人知的往事。”在海口市竹林里生活了30多年的居民韩美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政府在对旧址进行保护和修缮时,也对周边的居民房屋进行了改造,外立面全部铺上美观大方的灰色瓷砖,整个街巷变得更加整洁、舒适,迎接着一拨又一拨前来参观的游客。
中共琼崖一大会址。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曾是海口最繁华商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能够生活在海口解放路附近,那是很令人羡慕的!”家住海口市中山街道西门外社区的65岁海口市民杜亚拾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解放路不仅留下了革命遗址,更传承了革命精神,其发展备受瞩目。
那时,海口的街区没有现在这样多样化,老海口人都习惯到解放路品美食、买服装、买图书,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等,解放路上的百货大楼、工人文化宫每天人潮涌动。
“那是一栋五层高的大楼,‘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几个红色大字,在白色外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杜亚拾说,那时候工人文化宫会定期举办各种展览,表演琼剧、粤剧、杂技等,还有溜冰场和篮球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年轻人,他也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或者独自去看比赛和演出。
然而,历经近60年的风雨,由于经久失修、设备跟不上时代的节奏,2010年,海口市工人文化宫被淘汰了,一栋更加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在原址拔地而起,影楼、餐馆、服装店……多样业态应有尽有。
沿着解放西路向东继续前行,就可看到位于解放西路和新华路交界处的百货大楼中规中矩,沿街设有超市、服装店、面包店、饮品店等商铺。“那时海口的建筑物都比较低,百货大楼新盖起来时还是很气派的。”杜亚拾说,这是当年海口市第一家百货大楼,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当时海口规模最大的商场,一度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促进形成早期的解放路商圈功不可没。
只是,随着城市发展,周边新的地标商圈不断涌现,海口人购物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解放路百货大楼不再是人们购物的唯一选择,昔日繁华景象减退,出现了新商圈后来居上的景象。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