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难一下子想起,海南长臂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与我们渐行渐远。
从一棵树跃到另一棵树,这群海南岛上真正的“原住民”,曾肆意穿梭于几乎全岛各地的原始森林,之后却在人类的步步紧逼下向中部山区节节后退,甚至一度被推到灭绝边缘。
猿声不再,踪迹难寻,但没有人希望它们真正离去。
在过去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通过成立保护区、改造栖息地、加强研究检测和科教宣传等多项举措,帮助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也一点点修复着人与猿的关系。
一只长臂猿在林间活动。
保护已迫在眉睫
从大半个中国退缩至西南边陲一隅,全国范围内的长臂猿数量在过去近一百年出现断崖式下降。几乎同一时间,海南长臂猿的分布区域也开始由全岛各市县向腹地山区不断收缩。
20世纪50年代,整个海南岛接近90万公顷的森林里分布有超过2000只长臂猿。仅仅过了30年,这一数字便骤降至7只-9只,全岛仅霸王岭林区有分布。之后数年,部分学者因长期没有海南长臂猿的消息,甚至一度怀疑这一物种已经灭绝。
“海南长臂猿在自然界基本没有天敌。”谈起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骤降的原因,曾在20世纪60年代便参与过海南岛鸟兽调查的原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徐龙辉直言,人类的盗猎和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是之前海南长臂猿渐趋灭绝的最大原因。
这一结论在诸多调查报告中得到佐证,譬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江海声便在《海南岛海南长臂猿分布的变迁及成因》一文中指出,海南热带雨林覆盖率从20世纪30年代的将近50%缩减至80年代后期的不到10%,海南长臂猿的分布区占比随之也由46%缩减至0.16%,可见两者关系之密切。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海南长臂猿分布面积的缩减速度比热带雨林面积的缩减速度要快得多,专家们认为,这是由于人类的猎杀直接导致。
“过去一些老百姓认为长臂猿的肉有很强的保健作用,用长臂猿前臂骨头做成的筷子能辨食物毒性,而它们的爪子可以驱邪。”霸王岭林业局原局长洪德威曾回忆,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霸王岭仍存在海南长臂猿被盗猎的现象。
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痛心,也愈发意识到:保护海南长臂猿,已经迫在眉睫。
在白沙青松乡斧头岭,一只母猿带着幼崽坐在树上。
几代人接力护猿
开辟出一块数千公顷的林地,只为保护几只动物?20世纪70年代,当林业部门和动物学家们提出成立海南长臂猿保护区时,不少干部、群众发出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
几乎是顶着重重压力,霸王岭林业局还是决定停止在海南长臂猿经常活动区域的采伐活动,于1977年底在林区内建立海南长臂猿保护站,并拨出有限的营林经费作为保护经费,抽调5名职工去看护海南长臂猿。
由于保护站的级别不高,老百姓盗猎的情况仍时常发生。在老一辈霸王岭人的奔走疾呼下,霸王岭海南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终于在1980年正式成立,并自1988年起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放下猎枪,停止砍伐,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自此开始驶入“正轨”。
彼时,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振河已在霸王岭扎根数年,写下我国第一批关于海南长臂猿的高质量论文。紧跟刘振河的步伐,江海声、周江、吴巍、林家怡、陈辈乐等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相继来到霸王岭深山,开展关于海南长臂猿的种群生态、栖息地结构、生态学及行为特征、采食植物等多个科研项目,逐步揭开这一人类近亲的神秘面纱。
正是在基本掌握海南长臂猿生活栖息规律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才得以拿出行之有效的保护对策。
自2002年起,海南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强化野外巡护监测,指导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签订社区共管协议书;2003年,《海南长臂猿保护状况调查及保护行动计划》编制出台;2005年,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改造工程启动;2014年,“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研讨会”召开,探讨保护新策略……
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政府到各类科研机构,这些年来海南长臂猿获得越来越有效的保护与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累计改造修复栖息地5000多亩,努力扩张着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让其种群数量显示出持续扩大的良好势头。
而随着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意味着海南长臂猿这一热带雨林旗舰物种的保护工作,也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种群数量渐恢复
悬坐在二三十米高的树杈上,一只黄色雌猿手法熟练地帮另一只黑色雄猿抓着虱子。不料没一会儿,雌猿便“罢了工”,撒娇似地将头伸进雄猿怀里,刚刚还惬意无比的后者只好放弃享受,一脸宠溺地给前者顺起毛……“它们是一对,正在谈恋爱呢。”近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一处叫作东崩岭的山头开展监测工作的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举起相机将眼前这一幕定格。
对于他而言,镜头里的两个小家伙可谓再熟悉不过。
自2019年12月开始,李文永等人开始专注监测从A群“离家出走”的这对“小情侣”。经过长达半年的跟踪,不少专家推测它们似乎有了成立“新家庭”的趋势。这一讯息意味着什么?只需大致回顾一下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恢复史,便能找到答案。
20世纪70年代末,海南长臂猿仅存2群7只-9只;1998年,调查发现海南长臂猿数量为4群19只;仅过了5年后的2003年,这一数字锐减至13;到2013年,海南长臂猿数量增长至3群23只;2019年底的一次监测结果显示,海南长臂猿增长至4群30只。
几乎用了长达40年的时间,海南长臂猿才从2群7只-9只艰难增长至4群30只,种群数量恢复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而“分家成立新家庭”趋势的出现,显示出这种全球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拥有扩散到新栖息地的能力,这无疑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希望。
“虽然数量有所恢复,但仍未摆脱灭绝威胁。”在海南省林业局局长夏斐看来,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注定是任重而道远。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