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 (陈德雄)
椰子 醉来笑吸琼浆味
椰风海韵是许多游客对海南的最直观印象,椰子也是海南的一个靓丽名片。椰子树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海南已无法考证,但椰子的形象确实很早就出现在了古人的诗文当中。
陈良秋《中国椰子史略》一文介绍,中国最早提及椰子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其中写道“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胥邪即是椰子。唐代沈佺期也有诗咏椰子树
《椰子树》
日南椰子树,香袅出风尘。
丛生调木首,圆实槟榔身。
玉房九霄露,碧叶四时春。
不及涂林果,移根随汉臣。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用语隽秀,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椰子树出尘的风姿与仙露佳品一样的果实。末联悲叹椰子树如此好的一棵树,却无法栽植朝廷所在之地,实为自况满腹才华却得不到朝廷的赏识,表达了诗人被流贬后的苦闷心境。
到了宋代,椰子又有了另一层的意象供文人们使用。先看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
《晚过保福》
堂静僧闲普请疏,炉红毡暖放参余。
莲花池上容投社,椰子身中悔著书。
茶试赵坡如泼乳,芋来犀浦可专车。
放翁一饱真无事,拟伴园头日把鉏。
为何会有“椰子身中悔著书”的说法?这来源于一个佛学典故,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曾问智常禅师:“经书中所讲的‘须弥山容纳芥子’,对此我没有异议,但是‘芥子容纳须弥山’一语,该不会是虚妄之谈吧?”
智常禅师微微一笑,反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真的吗?”李渤说是。智常禅师于是说:“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著(附着)!”李渤有所醒悟,不由地点头。于是后来就用“椰子身”比喻人身微小。
陆游这里所说的“椰子身中悔著书。”也有点“人生识字忧患始”的意味,如果不是读了那么多圣贤书,何以要以小小的身躯担起偌大的家国责任,而不是做个“一饱真无事”的“放翁”?
到了明代,海南文化前所未有地昌盛,不少本土的文人雅士写下不少咏椰诗,最为出名的属丘濬写过的《椰林挺秀》:
千树榔椰食素封,穹林遥望碧重重。
腾空直上龙腰细,映日轻摇凤尾松。
山雨来时青霭合,火云张处翠荫浓,
醉来笑吸琼浆味,不数仙家五粒松。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