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金娘的花。
团团簇簇的绿叶里,一颗颗红的紫的小果被长梗托着,煞是诱人,摘一颗放入口中,自有一股香甜味道留唇齿间,这便是海南山野随处可见的桃金娘。
明代正德《琼台志》中对其记载为:“倒粘子,野生,花如芍药,而皮溃可胶,可代为柿油,东坡名曰海漆子,可酿酒。逋逃匿野者食之,又名逃军粮。”据此看来,桃金娘之名应该是逃军粮音误所来。那么,苏轼又为何会给这种野果取名呢?
1097年农历五月,苏轼取道广西藤州前往海南,沿途看到桃金娘花开,写下了“自藤至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薮丛生,土人云‘倒粘子花也’。”
到了儋州,不久桃金娘也熟了,苏轼吃了几颗,发现“殊甘美”,而中间的细核要是咬破了还颇有苦涩。他甚至还得知“童儿食之,或大便难通。”苏轼还发现,当时海南没有柿子,当地人把桃金娘的皮剥下浸润,然后揉成胶,来代替柿胶。
苏轼不仅仅是一位“吃货”,对药理也上心,他发现用酒来蒸桃金娘的嫩叶,然后烘干成粉末,再弄成药丸,有止痢、健胃、清热等功效。于是苏轼就以治病的名义,将这东西送酒每天吃上一百多颗,治好了自己“小便白胶,大腑滑”的毛病。
得知桃金娘是良药,为使后人能知其药效,于是苏轼给桃金娘取别名为海漆,并写了文章《海漆录》,“以贻好事君子”。至明代还有诗人用海漆之名,如明代陈繗所写“林椰叶老无穷碧,海漆花娇别样红。”清代以来,以海漆指代桃金娘则罕见。
桃金娘。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