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氏海豚。新华社发
保护鲸类就是保护人类
鲸类的保护、研究和管理面临挑战
同为哺乳类动物,人类和鲸类分别代表着陆地上和海洋里最高等的生物,人类、鲸类、海洋,这三者之间有着复杂却又简单的关系。
在海洋环境里,鲸类通常是顶级捕食者,被视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指示,是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对象。关于它们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受到极高关注。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许多鲸类种群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衰退或变化,在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动鲸类的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受到极大挑战,往往连最基本的科学信息如动物出没和分布资料都十分匮乏。
对科研人员来说,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前,针对我国南海鲸类的调查工作和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岸型物种,针对深潜鲸类及远海型鲸类的科学调查还比较少。”刘明明认为,基于南海鲸类动物保护、研究和管理的目的,我国鲸类科研人员、保护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掌握更多南海鲸类的最新本底资料,例如鲸类的物种多样性、出没记录、分布、栖息地环境特征、威胁因素及一些常见物种的种群生态学信息,以评估南海鲸类的种群现状,开展科学的保护规划,保障南海鲸类种群的生存力。
刘明明说,如果能够收集足够丰富的资料,则可以整合南海及其周边水域的鲸类资料,以了解某些特定物种如抹香鲸、大翅鲸等物种的迁徙或移动规律、生活习性及物种特征等,进而更好地保护鲸类。
“如果有一天,鲸类无法在海洋里生存,这也基本预示着人类社会即将走向毁灭。”刘明明说,我国长江特有的淡水鲸类物种白鱀豚已经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这给人类敲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钟。南海鲸类种群的科学研究、管理和保护刻不容缓。
水化学污染、栖息地丧失、商业捕鲸等都是导致鲸类直接或间接死亡的原因。不过保护鲸类并不困难,也不遥远,你我都可以做。“多关注海洋环境保护,不往大海里丢弃垃圾,不去观看圈养动物表演,节约资源,都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的保护之举。”刘明明说。
短肢领航鲸。新华社发
鲸类动物趣知识
●鲸类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地球的大小水域
●蓝鲸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动物
●抹香鲸一次能深潜几个小时,已知最深下潜深度超过3000米
●龙涎香是抹香鲸的肠道结石
●有些雄性鲸类鲸跃是为了圈粉雌鲸
●座头鲸、灰鲸迁徙路线最长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