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敦煌研究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海南省博物馆承办的“涨海推舟 千帆竞渡——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大展”在陆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敦煌拉开序幕,全面展示南海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和沿海地区的风土人情,让观众直观了解两条古代丝绸之路、了解不同地域的丝路文化。在黄沙与碧海的对话中,有哪些值得我们感念的人物和故事?
莫高窟中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壁画。
张骞与陆上丝路
敦煌作为西北名城,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要塞,已为世人所知。但是,每个名城都有一段不同凡响的历史。敦煌,不能抹去张骞这个名字,是张骞在给汉武帝的报告中,最先提及“敦煌”,从此以后,敦煌就和中华文明、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苦于匈奴之患的汉武帝决定派使者出使西域(今玉门关以西地区),打算联合游牧部族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就这样,张骞走向了历史前台。张骞带领100多名随行人员从长安出发,但是在穿行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骑兵而被抓获。因为坚决不屈服,张骞等人被扣押在匈奴,直到十年之后才逃出。重获自由的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继续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直到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等人最终历经艰险回到长安,此时距离他出发已经过去十三年,而且团队成员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人。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又耗费四年时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匈奴之患,但他的出行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西汉和西域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同时,张骞还通过自己的见闻,让朝廷了解当时中国西南方向的基本情况。张骞通过自己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的行动,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以后,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乃至欧洲等地区出售丝绸、茶叶、漆器等,同时从欧亚等国引进宝石、玻璃等产品。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朝使者沿着张骞的足迹,来到了今伊朗境内,拜见了安息国国王,并献上华丽光洁的丝绸。安息国王非常高兴,以鸵鸟蛋和一个魔术表演团回赠汉武帝,这标志着连接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后的岁月中,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张骞的名字都被人们所牢记。在中外交流史上,张骞功不可没,他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