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江华作品《韵》
从临摹关山月、傅抱石作品起步
墨是国画的骨骼,水可谓其灵魂,千百年来,历代画家对水的运用各出其彩。水的运用造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多与少,火候的掌握,水与造型的关系,在阮江华先生多年的摸索中,形成了较为妥帖而高明的处理方式。
1963年,阮江华出生在海南美丽的昌江西部滨海,这里十里九峰,雄伟峻峭,西端延伸至秀丽的棋子湾海滩,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天然山水画。当时家庭经济困难,作为长子,阮江华在求学、照顾弟妹之余,凡有空闲,他就跑出去,与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捉鱼虾、掏鸟窝。他迷恋于大自然的美景,常用树枝在海滩上描画山石、湖、海,以及黎族和苗族村落。从儿时积累起来的对椰子树、芭蕉树、红棉树等热带植物的认识和理解,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艺术感知。
机遇往往为有准备的人敞开着大门。二十世纪80年代初,阮江华通过不懈努力,考取了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他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画画上。随着视野的开阔和美术理想的深化,通过临摹关山月、黎雄才、傅抱石等当代大家充满个性风格的作品,很快他就理解了这些开宗立派的大画家们对于传统与自然的解读方法。
毕业后,他进入《海南日报》社工作,担任美编。那时,经过学院派教育的陶冶,阮江华养成了严谨科学的作画和艺术研究态度,他的山水、人物、花鸟插图,都曾入选首届全国工笔画大展的工笔人物画。即使是写意的水墨,他也不会随意迁就。而对于历代画派所涉及的画理、画法的研究,更是时刻伴随着他的功课。因为他有一个宏大的理想,这个理想源自于他为之自豪并一直深爱着的家乡。他希望,海南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所喜爱、所眷恋。
除了营造满、密、繁、野、奇、重的大效果之外,阮江华更在画中植入蕴涵了秀美奇逸的美学元素,令厚重博大和灵动的逸气互为依托,赋予作品一种明丽绚烂的时代美感,形成独特的自家风格。他笔下的国画中出现了榕根、藤葛和热带兰花、菠萝蜜、木棉花树、黎寨等,虽有前人涉足,但在他笔下却是全新的个性化处理。
画海南容易,画好海南难。这和描绘黄土高原、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的画家在技法上必须有所区别,方能准确到位地体现自然对象的风貌精神。显然,阮江华的追求是,要和北派画家有所区别,与南方画家及本地同行间,则寻求同中之异。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