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海弥漫的松涛水库天湖景区。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下游迂回支流多
清代乾隆《琼州府志》载:“南渡大江,在城东南十里。发源自五指山,历临高、澄迈、定安三县地界,流至城南六十里曰白石河,至城东南十里曰南渡大江,又五里曰博冲河,又一分流绕城东曰河口河,俱入海。”
南渡江古称“黎母水”,在不同的流段,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在南渡江的澄迈段,被称为“金江”,在定安县内的一段江流,曾被称作“建江”,进入海口后,又分为不同支流流入海口,被称为“白石河“”横沟河“”北冲溪“等等。
从临高过澄迈,南渡江流入海口市境内,河道两岸平坦,岸线低缓,加上台风天海水倒灌,时常会出现洪涝灾害。宋代时期,海口市北冲村靠近南渡江边(北冲溪),江河之水不时泛滥成灾,淹没村庄。
即使到了现代,防洪技术、治理河流理念已经今非昔比,但在台风天气,有了强大的风雨助力,南渡江还是偶尔会“发威”。2000年,海南遇到百年一遇的洪灾,当时的南渡江江水泛滥,水位远超过了警戒水位,位于南渡江下游的澄迈、定安、海口等市县,江边早已是一片泽国,分不清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河道。洪水冲垮了沿岸百姓的房屋,冲毁了田地,连南渡江上的铁桥,也被洪水冲垮。
进入入海口的南渡江,是温柔多情的,缓缓的江水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形成了一个个沙洲。海甸岛、新埠岛就是由南渡江入海时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与现在的江东新区所在地,形成了南渡江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
河流生态系统是多种生物的主要栖息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河流生态能最直接地反映出地球“母亲”的健康状态。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