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在《南溟奇甸赋》中热情洋溢地历数海南的珍奇物产:燃烧可以通神明的沉香、无须雕刻便呈现自然文理的黄花梨、一物数用的椰制品、巧夺天工的黎锦……不胜枚举。无论是“自然之器具”还是“灿然之文绣”,它们或被奉为仙品、或随性亲民,它们载于史册、方志、笔记,存于世人的追捧和想象中,也活跃在海南人真真切切的日常生活里。
《清代黎族风俗图》一书描绘的黎族先民的渡水工具——竹筏和葫芦。 陈耿 翻拍
最自然:海南香品
过去,琼岛东部、北部在年节交替之际,有祭神拜祖焚熏沉香的习俗。人们将沉香木扔在火盆中,从本年除夕烧至次年年初,取香火不断的好兆头。
海南香品名目颇多,分类方法不一而同。按明正德《琼台志》记载:“香,生黎山者品有四:曰沉香,曰蓬莱,曰脱落,曰黄熟。”海南其他州县还有白木香、土檀香、龙骨香、土降真香、鸡虱香、鸡骨香、海漆香等品种。其中,沉香等油脂密度大的香类适用于熏焚,黄熟香等油脂密度小的香类更宜入药。
沉香自古被奉为“万香之首”。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沉水香,上品出海南黎峒。”并赞叹万安山(今万宁)因“钟朝阳之气”,所产沉香尤为蕴藉丰美。海岛东部的沉香寸香寸金、冠绝天下不假,但与其说是此处佳木首先获得上天赋予的朝阳之气,倒不如说其卓绝品质取决于海岛东部“台风走廊”的气候条件。沉香是白木香树受伤后结成的树脂,其形成过程漫长又偶然。结香时间足够长,油脂密度足够大,才能形成入水即沉的上品沉香。虽宋代就有人工干预结香的记载,但自然结香因其艰难漫长而品质更佳。海南岛受东南季风影响明显,东湿西干,北纬公式的温润气候适宜白木香树的生长,而季节性的台风对东部地区的侵袭更为频繁。台风骤雨的摧折、雷鸣电闪的劈砍、虫蛀菌染的破坏反倒成了香树结香的机缘。这或比蚌贝生珠的孕育更惨烈,恰似一场劫后重生的隐忍涅槃。
海南沉香素来为世人所重。1023年,北宋宰相丁谓被贬崖州,忘情于香岛,撰成《天香传》,对沉香推崇备至。稍后的宋代文豪黄庭坚、苏轼均是品香、用香的大师,对气味高雅、幽深甜凉的沉香尤为看重。黄庭坚的“深静香”“小宗香”等香方都以海南沉香为主料,有畅通气脉、舒缓安神的作用。1097年,“恨海棠无香”的生活达人苏轼被贬儋州。初至时颇沮丧,似乎望到了人生尽头:“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当做墓。”继而却闻沉香而忘忧。他用沉香敬贺弟弟苏辙(其时被贬雷州)六十大寿,并随附《沉香山子赋》(1098)一篇,细述了海南沉香的色泽、材质、味道,誉其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约略是希望弟弟也能闻香而起妙思、生欢喜。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