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苏东坡是海南人文的高峰
40多万字的《海南岛传》,孔见用了将近10分之一的篇幅来写苏东坡。
“苏东坡,是海南人文的高峰。”孔见说,海南东坡热持续多年,谈论东坡、写东坡的人也很多,很多人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受东坡影响,每一个到海南来的文化人,几乎都会去拜谒东坡这座“高峰”。
他也一直是东坡的忠实的读者。
他说,“苏东坡,着墨最多,用力最深,首先苏东坡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是一个巅峰级的人物,他出现在海南岛,对海南文化具有开拓性,提升了海南的文化起点;其次,苏东坡对中国文化人格的发展来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他之前,中国文化的人格是儒道二元互补结构,到他这里,是儒道佛三家会通,或者说是三位一体的结构,
孔见说,苏东坡的身上具备的这种意义还没有被人充分发现、认可或尊重,所以,他在这方面用大量篇幅,不仅写苏东坡流放海南的三年,还对他整体的人生进行了回顾,作为命中的最后一劫,海南岛的流放生涯是苏东坡人格完成的地方。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陈水雄认为,孔见对苏东坡性格特征作了书写和评价,这是前人没有写过的,孔见对苏东坡的不足也进行了非常中肯的叙述。
文学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事地方性题材写作,最难的是地方题材与文学标准的关系,孔见的《海南岛传》,给地方题材写作提供了一个典范。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浩文在读者分享会上说。
“作为国内目前颇为流行的地方人文历史写作,孔见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于如何书写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有借鉴意义。”海南文艺评论人士马良说。
●人物档案
孔见,原名邢孔建,1960年12月生于海南岛,先后担任《天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主要从事随笔、小说、诗歌写作和哲学研究。出版有随笔集《赤贫的精神》《我们的不幸谁来承担》,诗集《水的滋味》, 评论集《韩少功评传》,小说集《河豚》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摄)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