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琼台志》昌化县舆图局部。浅棕色为已淤塞河道,浅蓝色为弘治间新冲出的南崖江,红点为古今位置基本不变的地名。 何以端 制图
“最美出海口”秘史
自隋至明前期,昌化县治一直在昌化江“二水洲”东头的今旧县村,唐宋间运作良好。史载最迟明前期,这一带的经典农耕方式就已相当成熟,枯水期农民在江心筑土木坝截流,以提高水位,再用水车抽水上田灌溉,发展了“百余顷”灌区。
到了明洪武中,随着近万军户的陆续登岛,海南修筑多个千户所城,开启了大修城时代。所城通常与既有州县治同地以便集中防守,然而,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开筑的昌化所城(今昌化故城),却反常地远离当时的县治十余里,另行觅地修筑。
究其原因,一是老县治太狭窄,常年不受水淹的高处狭长带状,无法容纳所城;二是随着山区开发森林砍伐,元明之间水患日益凶猛,二水洲频频被淹,民生痛苦,官府已准备放弃旧治。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