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画像。
“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公认首推的功业是讲学传道、文以载道,引导促成儋州“诗乡歌海”。“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孔子,字仲尼。“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把梦与生、死并列平等相待,没有优劣等次区分。这个“梦”就是作文。“但令文字还照世,粪土腐馀安足梦。”一定让文字还照亮世间人心,哪怕死了腐化为粪土,也在所不惜,誓将这个“梦”的宿命进行到底!苏东坡有这个底气,儋州也有这个底子。
儋州早已受到中原文化渗透影响。游城东学舍“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殷是孔子学礼所尊崇的殷代,因是因袭继承。儋州风俗习惯已逐渐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但祠庙社坛仍保留汉民族文化传统。老师“忍饥坐谈道。”西汉儋耳郡郡治,从春秋大义、伦理,取名义伦县,从蛮荒向文明发展适宜,976年改为宜伦县。黎族同胞没读什么诗书,不了解汉文化礼教,也“笑我儒衣冠。”正是“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慈”认准文化儋州的归附政治意识比较强,“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这里“海南”指冼夫人大本营高凉地区以南靠海的雷州半岛一带。儋州“宁济庙”当地首领石雕九具,其中八具正襟跪拜,一具捆绑跪地。绝大多数人顺从归附,个别强徒服法。
“既无晤语者,又书籍举无有”也创办 “载酒堂”,得到儋州人民支持和亲友寄来诗书纸墨“救我今荒芜。”与小儿把郑靖老的借书千余卷编排整齐,像京都的图书馆。搬迁“桄榔庵”之夕,欣闻邻居“儿声自圆美,谁家两青衿?且欣集齐咻,未敢笑越吟。”齐咻:喻海南人学习古代以齐鲁文化发达为象征的北方语言。越吟:喻南方的方言。“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雩祭是我国历史最古老的祭祀求雨活动,山东曲阜市“舞雩坛”故址遗迹是周代鲁国祭天祭坛,最高大。制墨从“得烟甚丰而墨不甚精”到“皆精者也。”把散于经、子、史的意,摄取出来让人明事理。“《春秋》《古史》乃家法,诗笔《离骚》亦时用。”继先君苏洵之志,潜心写作《书》《易传》《论语说》数十卷,浓墨重彩“十六论”等。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1502年明代进士唐胄《重建儋州学记》,加双引号引用流传四百年的一句话“琼之有士始乎儋,琼之士亦莫盛乎儋。”始是四百年前“宋苏文忠公南迁时,琼士仅得姜君弼、黎子云、王公辅、符林数人,而黎、王、符皆儋产。”姜唐佐,字君弼。盛是“厥后,王霞举、符确辈继出,儋遂为名州,而况积至今日之盛乎。”同时,唐胄也善意提醒“岂徒自庆曰‘琼之有士始乎儋,琼之士亦莫盛乎儋’,如苏端明、折枢密辈,当时之所称与而已哉?”岂能仅仅托空而沾沾自喜于这句话?苏东坡先辈们当时只是说说而已。“瞻”与“儋”因祸得福,人们说“东坡不幸儋州幸。”幸得东坡文脉真传,以文化之。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