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水下考古 打捞沉没的历史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赵优、宋国强 时间:2021-05-17 09:39:56 星期一

2011年,“南澳Ⅰ号”沉船发掘,考古队员布设水下探方。

我国水下考古重大发现

●“南海Ⅰ号”沉船考古发掘

“南海Ⅰ号”沉船位于广东川山群岛海域,发现于1987年。2001年-2006年间,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对沉船进行了多次水下考古调查,2007年通过整体打捞的方式将沉船用沉箱整体搬运至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历经10年的发掘证明,“南海Ⅰ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外贸商船。沉没地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海Ⅰ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有结构完整的水下遗存,出土了大量瓷器、铁器、铜器等,对研究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提供了坚实论据。

●辽宁绥中元代沉船调查发掘

辽宁绥中元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者第一次独立开展的大规模的水下考古工作,被称为“中国水下考古第一捞”,也被评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1年-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等多家单位,组成“国家绥中水下考古队”,先后对辽宁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的元代沉船遗址进行了五次正式的调查和发掘。发掘面积达148平方米,获得各类器物600余件。三道岗沉船的发掘不仅有着重要的考古学意义,还为研究古代船舶发展史、海洋交通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华光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

“华光礁Ⅰ号”古沉船,是1996年中国渔民出海捕鱼作业时首次发现的。1998年-1999年、2007年-2008年,经过两次水下考古发掘,共发掘出水陶瓷器、铁器等各类文物近万件和船体构件511块。“华光礁Ⅰ号”是国内第一次在远海进行的水下考古,对我国古代海外贸易、航海技术、造船工艺等方面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碗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

“碗礁Ⅰ号”沉船出水于福建省平潭县海域,位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上。沉船海域往北可至长江流域和北方各港口,往南可达泉州、广州等贸易港口及东南亚地区,是南北贸易的必经之路。2005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平潭碗礁附近沉船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命名为“碗礁Ⅰ号”。

沉船共计出水1.7万余件清代康熙中期景德镇民窑产品,多数为青花瓷器,少量五彩、青花釉里红和单色釉瓷器。专家推测,“碗礁Ⅰ号”应该是转口贸易,它的中转站有可能是厦门或广州,也有可能是欧洲人在远东的贸易中转基地菲律宾的马尼拉和印尼的巴达维亚。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调查

2013年11月,为配合丹东港建设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丹东Ⅰ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考古工作提取文物200余件,其中,带“致远”刻铭餐盘、铜加特林机枪以及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名号(Chin Kin Kuai)的单筒望远镜等尤为珍贵。经考古、军事、舰船专家研究认定,该舰为中日甲午海战沉舰——北洋水师致远舰。“丹东一号 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被评为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并获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8年“经远舰”的发现平息了“经远舰”沉灭地的争议,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赵优 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提供


(编辑:陈德文)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