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六年下乡义演,为基层群众送文化大餐
田野乡间戏韵长
开辆农用小货车,载着道具行头,拉块幕布就开演……这是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演员们下乡演出时的常态。
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成员在演出。
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是由戏迷们自发创办的非专业民间剧团。近几年来,这个“以戏会友”的戏迷团体发展为定城镇一支常态化开展乡村义务演出的重要力量。
目前,定安10个乡镇都有这样的琼剧同乐会队伍。相较于专业剧团,这些剧团只能算是“草台班子”,但却最贴近乡村,较好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成员在唱琼剧。
定安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誉为琼剧之乡,如何发动民间力量,打好琼剧这张王牌,大有文章可做。近年来,定安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以下简称定安旅文局)以扶持培育琼剧同乐会为抓手,将其打造为琼剧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在该县108个行政村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推进文化惠民和琼剧保护传承。
一次尝试 以戏会友续琼音
“装车!出发咯!”日前,下午5点多,天气还有些燥热,在位于定城镇沿江路的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基地里,随着同乐会会长莫明裕的一声吆喝,其余13位成员各就各位,从简陋的设备房里搬出桌椅、音响、演出服等,装入挂着“琼戏下乡慰问专用车”标牌的农用车,整装待发。
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会长莫明裕(前排左一)在演出现场调试音响。
今年是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下乡演出的第六年。从2016年开始,在定安旅文局的支持下,同乐会每年向定城镇各行政村至少义务送戏一场。
“队伍成立的初衷只是以戏会友。在旅文局的支持下,我们的队伍规模逐步壮大,还肩负了更为‘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唱好琼剧,让更多老百姓爱听琼剧。”莫明裕介绍,定安被誉为琼剧之乡,民间戏剧氛围浓厚,家家户户听戏、懂戏,许多民间爱好者能随口哼上几句。不仅如此,还有来自全省各市县的琼剧爱好者利用空闲时间前往定安找戏友切磋技艺。
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会长莫明裕在家中创作琼剧剧本。
莫明裕说,在定城镇,各地民间琼剧爱好者们以前常在沿江路、中南街、文体路等几处固定的小舞台相聚,交流技艺。2011年前后,刚退休的他注意到,这些爱好者虽然数量众多,却多是零散活动,缺乏组织引导。“我和另一名琼剧爱好者孙春福,决定筹备成立一个民间琼剧团体,为各地琼剧爱好者提供一个以戏会友、交流进步的平台。”
莫明裕和孙春福的想法得到了定安县文体局(现定安旅文局)的支持。2012年,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挂牌成立,每周固定开展两场交流演出活动,让许多民间琼剧爱好者找到了“艺术的家”。
“在同乐会,我们两口子的‘戏瘾’得到了释放。”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成员陈文和他的妻子许秋玉家住海口市区,坚持每周六开40多分钟车赶到定城镇交流演出。“这里琼剧氛围浓厚,观众热情高涨,我们唱得很开心!”
“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成立后,我们看到了戏迷们的热情和执着,也在思考如何用好这股力量,更好地推动琼剧保护传承和文化惠民。”定安县文化发展中心琼剧文化志愿者服务项目管理人员苏英梅说。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琼剧的生存发展越发艰难。与此同时,琼剧演出资源也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一方面不少民间剧团无舞台可演,另一方面偏远乡村的群众请不起戏班,无戏可看。
“定安从2016年开始,逐步在全县各乡镇扶持设立琼剧同乐会,将其打造为琼剧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苏英梅表示,定安旅文局将琼剧同乐会纳入公共文化配送体系,引导支持其开展惠民演出活动,让其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补充力量。
一支队伍 同乐会里唱传承
“卸车!准备咯!”又是一声吆喝,下午6点多,“琼戏下乡慰问专用车”走村过巷后停在了定城镇罗温村村民文化广场上,演员们纷纷下车准备演出。
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成员在化妆。
演出的场地就在稻田旁,观众坐在台下能闻到淡淡的稻香。没有更衣间,没有齐全的舞美设施,更没有后勤人员。同乐会成员们从车上搬下桌椅和设备,搭起露天化妆室。每次送戏,他们既是演员,又充当化妆师、搬运工、服装师、舞美设计师,一切亲力亲为。
“常常下乡演出,有时候一年要演三四十场,慢慢地,技术就练出来了。”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成员郑秋云说,送戏下乡之前,大伙只是简单唱上几段自娱自乐。同乐会成为定安县琼剧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后,不仅得到了资金支持,也获得了业务和技术上的帮扶和指导。
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成员在唱琼剧。
相比于专业剧团,同乐会更接地气,但其成员多是戏迷,未受过系统的技艺培训,专业素养不高。为此,定安旅文局指派专业人才对各乡镇同乐会成员进行“唱念做打”、化妆、舞美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同乐会的演出水平。
“热情有余、专业不足,几乎是戏迷唱戏的通病。以前他们缺乏专业指导,模仿专业演员唱琼剧,虽能唱得有模有样,但神韵、动作易走样变形,形似神不似。”拥有30余年舞台演出经验的国家三级演员、定安县琼剧团退休演员陈朝霞,从2018年起作为“三区”人才文化工作志愿者参与对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成员的教学培训。
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成员在演出。
“最初同乐会成员们虽然爱唱、想唱,但一上台又怯场不敢唱。”陈朝霞介绍,在定安旅文局的组织下,她常赴各乡镇开展教学,领着同乐会成员们一字一句唱琼剧,扬眉、甩袖、莲步轻移,一招一式地教,甚至跟着同乐会成员送戏下乡,进行演出指导。“现在,大伙已经对琼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演出水平提高了。”
一个心愿 文化惠民铸品牌
“好戏!开演咯!”“乡亲们,好戏就要开场!欢迎大家晚饭后来免费观看!”……夜色中,天空星辰闪烁,在罗温村村民文化广场上,一个简陋的戏台搭起,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的成员们拿着麦克风吆喝起来。
一声声吆喝散落在夜风中,热闹了小村庄。吃完晚饭,村民们打着手电筒,拿起塑料凳,赶去看琼剧。离演出开始还有近半个小时,几十平方米的广场上已坐满了人,来得晚的村民干脆搬几块砖头垫脚看戏。
虽然露天演出的条件简陋,但同乐会成员们的妆容、戏服等都很精致,在台上光彩照人。戏台上,《刁蛮公主》《波荡红莲》《乌鸦戏凤》等精彩的琼剧接连上演。同乐会成员们身着戏服,扬眉、甩袖、挪步,如溪水般清澈的曲调从口中流淌而出。
“平时总盼着看戏却没有机会,今天可以看个痛快了!”戏台下,观众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孩子骑在爸爸肩膀上伸头张望。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细节。
这样热闹的场景,出现在同乐会每次送戏下乡时。有时演出结束后,村民们甚至会拉着同乐会成员的手,请求他们再多演几场。
下乡演出虽然辛苦,有时甚至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但让定安各同乐会成员们自豪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同乐会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全县10个同乐会,近300人的队伍,每年在各行政村演出近130场。扶持同乐会发展,不仅有助于琼剧的传承,也是做好文化惠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定安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将同乐会打造为具有定安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