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文庄公丛书》。
发挥文坛领袖作用 纠正考风学风文风
丘濬是明朝中期的文坛领袖,又担任国子监祭酒十年,学子中有不少他的粉丝。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遗余力矫正文风士风。
他认为,文章关乎国运兴衰,洪武永乐年间,文风雅正醇厚、明白俊伟、浅易和平,而吏治清明、国家昌盛。明朝中期以来,文风尚险怪艰深、闳阔矫激、骋辞空疏,这导致不少读书人喜欢坐而论道,科举考试的考官喜欢搜章摘句在险怪处出题,考生自然也在险怪处用心,考风、文风、学风、士风互相影响,有损国运文脉。要矫正这种不良风气,研读经学者需潜心玩理,作文者要讲究辞达理顺、浑厚醇正,命题者应随文取义,不出偏题怪题。
为了纠正当时的文风,丘濬三管齐下:他借助与馆阁同僚程敏政、王鏊、李东阳等人的诗文唱和,重振台阁体平易晓畅、醇厚正大之风,以引领时尚;利用主持两京各级选拔考试的机会,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矫正考风文风;在担任国子监祭酒期间,从选拔、教育、考核等方面着手整顿文风。
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典的理解与阐释,第二场测试草拟政令的能力,第三场测试考生对史事的见识和处置时务的能力。丘濬认为第三场最重要,因为这场最能检验考生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还是有真知灼见和应变能力的人才。
为了革时弊,丘濬在担任考官时对考题“开刀”,尤其是精心拟定第三场考试的五道题。例如,1475年丘濬任会试考官,就出了一道考风文风的题,足见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在丘濬近二十年的努力下,明朝的考风文风逐渐回归正路。据《明史·丘濬传》记载,丘濬矫正不良考风、文风成效卓著,“尤谆告诫,返文体于正”。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