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椰城走笔
拙政园的海南密码
来源: 海口网 作者:郑彤 时间:2024-11-14 15:43:15 星期四

苏州拙政园,闻名遐迩。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更让诸多国人对这处胜景心生向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中,竟然隐藏着不少海南密码。

主角密码:首任园主曾谪居海南

岁月的斑驳晕染出建筑的古朴,古朴的建筑亦沉淀着斑驳的岁月。

粗线条的年轮里,有多少人还记得——

一名自海南北归的谪迁客,竟引得江南才子文征明、仇英、唐伯虎争相泼墨挥毫?

一名被贬崖州的“乡镇招待所所长”,竟引得文征明、唐伯虎的老师沈周,连作两首诗送别?

他,便是拙政园的营造者、首任园主王献臣(约1469—1539?)。

王献臣,字敬止,苏州府人,明朝弘治六年(1493)喜中进士,并被任命为“行人”,负责外交等事务,与海南籍名臣丘濬(1421—1495)同朝为官。弘治八年(1495),王献臣出使朝鲜,册封朝鲜新国王。三年后,王献臣子承父业,和他的父亲王瑾一样,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有“铁冠仙吏”之称。

然而,由于在巡察山西大同和辽东边防事务时敢于直言,得罪了同僚,弘治十六年(1503),他遭到东厂弹劾。东厂称他在大同巡边时中不仅“公费旅游”,还插手干预人事安排。这让致力打造“弘治中兴”的朱佑樘(明孝宗)勃然大怒,将王献臣打入大牢,并最终打了他三十大板,将其断崖式贬为福建上杭县丞。

虽然彼时的县丞多由连举人都没考上的“吏员”升任,而且是连“七品芝麻官”都不如的正八品官员,但是进士出身的王献臣并未因此自暴自弃,反而颇有作为。嘉靖《汀州府志》称其在上杭“令行禁止。造文峰塔,建际留仓(注:粮油等物资储备库)、城隍庙与夫桥梁、道路。百废俱举,敏捷才也。”

遗憾的是,弘治十七年(1504),他在上杭仅仅一年,便又因此前的一起案件被东厂罗织罪名,即便时任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等人为之辩护,王献臣仍再次遭到断崖式贬谪,连降三级,成为一名从九品的“偏远乡镇招待所所长”——崖州都许驿驿丞,负责迎来送往。直到朱祐樘的长子朱厚照(明武宗)登基后的正德元年(1506),王献臣才被起用为浙江永嘉知县。

彼时的海南,虽然早已因北宋苏东坡“海南万里真吾乡”的奇绝之旅、北宋诗僧惠洪“遣向崖州吃荔枝”的旷达洒脱、南宋抗金名相赵鼎“气作山河壮本朝”的忧国忧民、南宋奇才白玉蟾“山河大地作织机”的灵心慧性,尤其是明朝内阁大学士、“理学名臣”丘濬“遥从海外数中原”的冠绝一时,不再被坊间视作鬼门关了,但是,由于偏居海外、交通不便,岛上的发展仍较为落后。

而且,都许驿又远在“崖州怀义乡”,“西去崖州一百八十里”(注:见正德《琼台志》),属于当时海南岛“东路六驿”中最南端的驿站,不仅饱受匪患困扰,还只在“数字上”配备了20名马夫、2槽马(注:每槽4匹马)、1名廪给库子(注:领薪水的服徭役者)、2名馆夫。史料记载,当时驿站制度废弛,为数不少的官吏及其家属、随从,无论公事私事,均无偿使用驿站,甚至敲诈勒索,导致驿站的差役不堪其苦纷纷罢工,一些地方出现“十驿九空”的情况……王献臣在崖州的境遇可以想象。

实际上,由于王献臣此行官职卑微,不仅《琼台志》,连《崖州志》对其都毫无记载。

斯人不幸江南幸。也许正是这次海南之旅,让他对彼时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倦厌。正德五年(1510),升任广东高州府通判(正六品)刚一年的他,因丁外艰(父亲去世)离职,回到苏州守孝,而且再不复出。

正德八年(1513),守丧三年期满的王献臣,在苏州买下了一块废弃的寺庙用地,建园隐于市。他以西晋文坛领袖潘岳《闲居赋》所言明志:虽拙于为官,仕宦不达,但是孝敬长辈、爱护兄弟,又何尝不是拙者的一种为政之道呢?“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此园,也因此得名拙政园。

这一年,距离王献臣高中进士步入官场,已过去了整整20年。

建筑密码:拙政园中的海南元素

虽说谪居海南要面临诸多的艰辛与无奈,但是有了苏东坡等前贤的苦中作乐,尤其是同为苏州籍的北宋贬相丁谓在崖州育人品香、思过造福,以及元代被贬参知政事(注:相当于副宰相)王仕熙善于发现美,评出“崖州八景”的先例,王献臣也有意无意地,在椰风海韵间接受着海南文化的浸润与滋养。

而这种浸润与滋养,也在其营建的拙政园中得到了释放。

香洲,便是一例。

香洲是园中旱舫的名称。这座滨水池而建的仿船形建筑位于园林中部,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虽然我们今天见到的拙政园,已非明代原貌,而是晚清时的格局,但是文征明应王献臣之邀所题“香洲”,仍然让我们能触摸到历史中的那片柔软。

香洲之名何来?现有香洲匾,款署“文徵明书”,并附有相关解释,即匾额上的跋文:“文待诏(注:即文征明)旧书‘香洲’二字,因以为额。昔唐徐元固诗云:‘香飘杜若洲’。盖香草所以况君子也。乃为之铭日:‘撷彼芳草,生洲之汀;采而为佩,爰人骚经;偕芝与兰,移植中庭;取以名室,惟德之馨。’嘉庆十年(注:1805年)岁在乙丑季夏中浣(注:农历六月中旬)王庚跋。”

跋文认为“香洲”出自唐代湖州名家徐坚(徐元固)的诗句“影入桃花浪,香飘杜若洲”,典出《楚辞·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不过,做出这一解释的毕竟是清代文人,这果真是“香洲”之本意吗?愚见未必。

在香洲景区内,除了以上解释外,还有今人所写的简介称:“又《述异记》载香洲:‘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名焉。’”而据《述异记》载,“香洲,在朱崖郡”。

尽管有人认为《述异记》是唐人托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任昉(460—508)所作,但至迟在唐代,香洲,已成为“海南岛”的代名词。而这,或许才是王献臣请文征明题写“香洲”的另一深意,其间蕴藏着他对海南或多或少的牵挂,并以香明志。

与此同时,以“香洲”命名石舫,以“洲”通“舟”,亦让此景与被贬海南岛的东坡先生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唱和。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谪居海南三年获赦北归的苏轼,在真州(今江苏仪征)游金山龙游寺时,做六言诗《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感叹时光荏苒、官场无常。香洲这座“不系之舟”,或许,正是王献臣自比苏东坡怀才不遇、感慨仕途坎坷的一处精神寄托。

而早在王献臣被贬崖州四百余年前,同为苏州人的北宋权相丁谓(966—1037)亦曾谪居天涯三年。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期间,深谙品香之道的丁谓,走访挖掘琼南风物,写下大量诗文。其中,就有被后人誉为中国首部对沉香品质进行评价和鉴定文献的《天香传》。在《天香传》里,丁谓点评天下香物,提出了“清远幽长”的沉香气味评价标准,对海南沉香推崇备至,为中华香道和海南香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从沉香中,人们感悟到的,既有护佑万家平安的济世情怀,又有拒绝随波逐流的坚定信念;既有历磨难而芬芳的励志追寻,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蝶变力量。于王献臣而言,身历“香洲”,何尝不是精神的升华呢?

人际密码:情满天涯的海内知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于王献臣,文征明在嘉靖十二年(1533)作有《王氏拙政园记》,文章逾千字。在文征明的眼中,王献臣“以进士高科,仕为名法从,直躬殉道,非久被斥,其后旋起旋废,迄摈不复,其为人岂龌龊自守、视时浮沉者哉”。他认为王献臣虽然引用潘岳“拙者之为政也”为园林命名,但王的人品远非利禄心极强的潘岳可比——“究其(指王献臣)所得,虽古之高贤胜士,亦或有所不逮也,而何岳之足云!所为区区以岳自况,亦聊以宣其不达之志焉耳。而其志之所乐,固有在彼而不在此者。”

史载文征明不阿权贵,留有“文征明拒画”的美谈,“尝闻唐王曾以黄金数笏,遣一承赍捧来苏,求衡山作画,先生坚拒不纳,竟不见其使,书不肯启封,此承奉逡巡数日而去”。然而文征明却与王献臣交好,多次应邀到拙政园吟诗作画,绘有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等作品。

近朱者赤,人以群分。在王献臣遭东厂构陷时,时任南京吏部尚书林瀚(1434—1519),也为之挺身而出,上疏执言,甚至要求辞职回乡,即《明史》所载“瀚疏争,忤旨。乞罢,不许。”而林瀚“素刚方”“为人谦厚,而自守介然”,和其子孙“林氏三世五尚书,皆内行修洁”。

也正是王献臣的刚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也对王颇为青睐。在王献臣被贬往琼州时,已年逾古稀的他不仅与林郡侯(应为曾任监察御史、时任苏州知府的林世远)唱和,吟有七律《和林郡侯送王敬止赴任琼州韵》,还另作一首七律《送王敬止谪琼州》。

在这两首七律中,沈周既勉励王献臣要宠辱不惊,更予他激励——

“休云宠辱递相催,信自先生直不回。怖鳄莫凭泷吏说,蒸羊好待相公来。乾坤是处皆容物,小大无官不适才。早晚春风即吹到,海琼花发必先梅。”

“流行坎止世途中,万事由天天自公。失马未能知祸福,辨乌何必在雌雄。赐环拟望厓山月,用楫当归涨海风。白发一杯分袂酒,相迎还许送时翁。”

而在王献臣从海南归来之后,沈周又为王献臣收藏的《烟江叠嶂歌》配了一幅画。

其友顾清,(1460—1528,王献臣同科进士,后任南京礼部尚书)亦作有《送王敬止赴岭南序》,称赞他为人刚正,早已远近闻名,而且任御史后更素有清誉,“盖君自为行人使外国,洁清端敏,固己竦动遐迩,入台,直言正论,时誉翕然。”并鼓励他梅花香自苦寒来,“若夫岁月之磨砺,阶级之序迁,直居官之恒事,非所为豪杰道也”。

对于王献臣,唐伯虎也满怀钦佩,并作有《西畴图》,提诗《西畴图为王侍御作》,称王献臣为“铁冠仙史”:铁冠仙史隐城隅,西近平畴宅一区。准例公田多种秫,不教诗兴败催租。秋成烂煮长腰米,春作先驱丫髻奴。鼓腹年年歌帝力,不须祈谷幸操壶。”

人生路漫漫,天涯路迢迢。

有这么多友人的安慰与鼓励,王献臣的天涯之旅,自多了“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气概!而其带回苏州的海南印迹,亦让今人在游览拙政园时,多了“天涯共此时”的温暖牵挂。

(文/郑彤 作者系海南日报记者、海南史志专家组成员、第二轮《海南省志·报业志》主编)

(编辑:林英)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