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费尔南多·波特罗作品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看三公斤”。过年期间总免不了要参加无数聚会和聚餐,许多人基本上是在饭桌上度过了整个假期,体重则一路失控“激增”。而我们的问候方式,也从“新年好”,不知不觉地演变成了“胖了几斤”?
狂吃不胖是每个人的理想。春节过后,人们摸着肚子上突然显露的一轮肥肉细思极恐,迫不及待地加入减肥大军。大家本着“瘦人穿衣都百搭,胖人穿衣都白搭”、“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的爱美思想,开始了新一轮地疯狂节食和运动。胖真的很丑吗?实际上,胖在艺术圈可是很吃香的!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史前维纳斯”的代表作。
胖是艺术史中源远流长的美
原始社会
对于史前人类来讲,“女神”的标准大同小异。上世纪初,考古学家陆续从各大史前遗址中发现了上百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小型女性裸体雕像。虽然它们分布于不同的地域文明,却都具有共同点:突出地表现了女性的生理特征和生殖特征。在这一阶段,先民们制造了一些形象丰满的女性肉体,主要表现出一种对生殖的崇拜。
在那个茹毛饮血、食不果腹的年代,判断一个女性地位高低的标准,就在于其生育能力是否强大。只要能生孩子、多生孩子,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就很美。
▲拉斐尔画的那些圆润、丰满的圣母形象,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充满人性的光辉。
古典时期
到了古典时期,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由于人类文明的约束力,包括宗教、道德观、法学概念等的制约,人类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渐渐趋于女性本来的面目。
人们开始对远古时期夸张的女性形象感到排斥,更欣赏健康和趋向于自然的造型,虽然也是“丰满”的女性形象,但更多的是在强调女性身体的匀称、健康。
▲鲁本斯创作的女性形象
到了16、17世纪,贸易的发展使得经济趋向繁荣。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物欲高于精神需求,大家开始寻求一些充满视觉刺激的图像。在这种需求下,画家创作的女性形象更多的具有肉欲和情色意味。通过堆积肉体,这种丰满的女性形象能够加强这种视觉刺激。
现代主义之后与胖有关的艺术
艺术到了19世纪之后,发展得越发迅速、多样。以前的艺术家还可能受制于委托人的要求,不敢在绘画作品中加入过多个性和情感的笔触。但是到了这个时期,艺术家可以更加自主、自由地去创造。对于丰满女性形象的塑造,也从之前的实用性扩展到了非实用性、形式性。在这些女性形象的背后,往往隐含着艺术家本人的思考和诉求。
费尔南多·波特罗
费尔南多·波特罗一贯以肥胖造型的绘画和雕塑著称。在他的画笔下,无论男女,每张面孔的表情、长相几乎如出一辙,体型也都是肥肥胖胖。并且,各个主题都不同,颇具卡通诙谐的味道。
艺术家用一种肥胖的感觉重新演绎了大名鼎鼎的《蒙娜丽莎》、《阿尔诺芬妮夫妇像》等等。尽管玩味《蒙娜丽莎》从杜尚开始就已经被很多人不断演绎,但是,他画的这个胖嘟嘟的《蒙娜丽莎》,则显得既天真又诡异,这是画家对蒙娜丽莎那种微笑的探源,他向经典名作致敬的行为展现了一场不同时期画家之间的对谈。
当有人问到波特罗为什么要选择胖子作为他作品的主要形象时,他回答道:“我画的不是胖子,而是想通过现实题材来表达一种体积带来的美感。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不只是人,我画的动物、水果、乐器也都是胀鼓鼓的。”
费尔南多·波特罗一贯以肥胖造型的绘画和雕塑著称。在他的画笔下,无论男女,每张面孔的表情、长相几乎如出一辙,体型也都是肥肥胖胖。并且,各个主题都不同,颇具卡通诙谐的味道。
杜安·布赖尔斯
画家布赖尔斯是一位可爱的老人,他笔下的希尔达胖得玲珑而有活力。在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挂历海报女郎都是苗条的。但是,这位叫希尔达的胖姑娘却成为了例外,她用丰满的身材和无忧无虑的神态打破了传统,成为堪称美国挂历海报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女郎之一。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布赖尔斯在三十多年间共画了近二百五十幅以希尔达为主角的画。他将美国西部农场作为背景,巨细无遗地描绘了希尔达的日常生活。希尔达常常穿着比基尼出场,丝毫不在意自己丰腴的身形,活泼开朗的样子非常自信。她红色的头发、丰满的身材,热情洋溢的笑容和生动活泼的姿态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画作所产生的公信力,无疑给当代绘画界吹来一股强劲的清新空气。
无论是古典绘画还是当代艺术,胖胖的形象总有一席重要之位。胖既能够表现一种积极、良好的审美趣味,同时也可以成为当代艺术家们传达思想的一大重要元素。但愿有一天,胖美人的概念能从小众艺术家的表现中真正走入到大众的观念里去。只要不影响健康,我们就开心地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