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图片

浙江“千万工程”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这是4月23日拍摄的浙江省桐乡市马鸣村的老街。从2015年开始,当地政府对马鸣老街两边旧房全面实施修复及外立面古法改造工程,采取修旧如旧的改造方式,在增添老街韵味的同时,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马鸣老街百年来不曾变过的江南古镇生活气息。

  经过15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浙江通过乡村环境绿化、路面整治、立面外墙美化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垃圾分类、河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农村环境设施改善,以及“最多跑一次”等乡村行政效能的提高,村民生活舒适度、便利度和美观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在浙江省长兴县洪桥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为村民办理医疗费报销业务,该中心实现无差别综合受理,任何一个窗口的办事人员都可以办理各类业务(4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在浙江省长兴县小浦镇合溪村,由废弃酒缸和轮胎改造而来的盆栽花盆造型独特,富有创意(4月22日摄)。日前,小浦镇正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合溪村以此为契机进行废物利用,美化村居周边环境,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这是4月21日拍摄的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夜色。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这是3月27日使用无人机航拍的余杭区农村公路超山环线。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施“乡村振兴,公路先行”战略,从2017年春季开始启动“美丽公路”建设,通过公路洁化、绿化、美化及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浙江省长兴县小浦镇的青年党员志愿者来到方一村的农户周小华(右)家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4月22日摄)。近年来,垃圾分类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地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这是4月21日拍摄的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新泾港,村中的公园鲜花盛开,环境优美。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汪巷村村民在垃圾分类点扔生活垃圾。汪巷村在村内建设了多个垃圾分类点,村民们已经养成把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游客在滕头村使用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4月22日摄)。浙江奉化滕头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利用清洁能源。目前在村域内建有28个充电桩,供游客、村民及营运车辆充电使用。村内有20多个路灯使用风能太阳能照明,还有50多户使用光伏发电设备。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编辑:王秋芳    来源:新华网)
404
网站正在升级维护中,敬请期待!
404
网站正在升级维护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