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塞车——我们从国外学什么?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我国不少城市的交通越来越难以承受经济发展之重,有的甚至影响到百姓日常生活和城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应该说是路越修越多了,交通拥堵应该说可以大大缓解了。然而,北京大多数市民感觉却是正好相反,大家最直接的感觉是更堵了。不论是开车还是坐车,不但早晚的高峰期不很明显了,连双休日拥堵现象也有增无减,宽敞的马路在人们最需要它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大的停车场,带给行路人的是更多的烦恼和无奈,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市民最头痛的问题之一。类似的问题在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同样存在,可以说,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个城市顽症,而且,尽管各地都纷纷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大多收效不大,拥堵依然故我,市政当局也纷纷为此苦恼不已。那么,对于交通拥堵这个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治理交通的经验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其实,城市交通建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通过积极探索,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城市大多都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按照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采用了相对成功的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了交通不便的问题。
A篇:管理招术五花八门
圣迭戈:管制与收费并用
加州圣迭戈市尝试了管制和收费并用的方法,在普通公路旁修建了快速通道供公共汽车使用,但也允许小汽车付费进入。动态道路收费系统利用微波雷达时刻监视路面交通量并相应调整收费,收费根据交通状况每6分钟就改变一次,大约在50美分到8美元之间。司机们可以选择忍受较为拥挤的道路,或是花钱买时间。
东京:交通管理“以人为本”
生活、工作在东京,感受最深的就是市内繁忙却便利有序的交通。在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里,你根本不会为使用或寻找某种交通工具而左右为难,也无需为堵车塞车而心急如焚,因为“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赢得了所有在这里生活的人的好评。道路的通畅当然离不开行人和司机对交通规则的严格遵守。尽管东京马路上车流滚滚,但路上值勤的警察并不多。即使如此,所有车辆都严格按照规定的车道、速度行驶,因为一旦违反了规则,就免不了遭到严厉的罚款。日本人横过马路也一定要从有信号灯的人行横道穿过,而且要等到允许行人穿行的绿灯亮了才通过。此外,交管部门为了方便群众,也引入了很多人性化的设施。例如,为了方便盲人过马路,有些十字路口设有特定的音乐,当允许行人穿行的绿灯亮起的同时,特定的音乐便也响起来,盲人听到音乐便可过马路。这些细微措施无一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理念,让行人和司机都感到安全、便捷和舒适。
伦敦:进入市中心需另交税
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伦敦市政当局从2003年2月17日开始,对进入市中心8平方英里范围内的车辆,从早晨7点到下午6点半征收5英镑的“进城费”。另外,提高燃油税也是英国限制汽车使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另外,为缓解每天早晨上班高峰期交通阻塞的情况,英国政府准备采取措施,限制家长每天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学。在英国,许多家长都用私家车送孩子上下课,有些学生的家距学校只有1公里左右,也要父母开车接送。不久前的统计显示,每逢学校放假,英国主要街道高峰期堵车数量减少五分之一。有关专家指出,家长用私车接送孩子是造成高峰期交通阻塞的原因之一。
里斯本:车入市中心须交拥堵税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像伦敦一样,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交通拥堵税。涉及征收拥堵税的区域包括市中心的沿河区以及豪华商店和餐厅聚集区,进入这些地区的车辆必须在挡风玻璃上贴上年度纳税标签。在此之前,里斯本市中心另外两个老城区已经禁止除本地居民之外的汽车通行。一些商家抱怨他们的营业额下降。然而很多居民对此表示欢迎。
新加坡:市区收费及购车申请
新加坡为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采取了多种措施。新加坡约有80万辆汽车,其中约50万辆为小汽车。为此,新加坡也断然采取了抑制私人交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举措,而政府不断完善的高度发达立体陆路交通网络也有效地鼓励了人们舍弃私人交通工具,享用便利而舒适的公共交通工具。另外,由于城市空间极其有限,当地政府早从1975年就开始实施市区道路收费。安装在汽车前端的短波无线电发射器可与电子收费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然后在车主的信用卡里直接扣款。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时段,收费大概在0.5到3新元(约1美元)之间,以保证市内车辆能达到35~65公里左右的时速。第三,为限制汽车数量的增长,新加坡则对车辆实行定额分配制。按照这一规定,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请,投标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10年期满后,驾车者无论是继续用车还是另购新车,都必须支付另外一笔费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