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字 博鳌论坛聚焦包容性增长着力点
海口网4月19日消息 4月14日-1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与会各国政要、工商巨子和学界精英围绕“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这一主题,热议各国经济转型对策。
本届年会恰逢博鳌亚洲论坛举办10周年,也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包容性”增长落实在中国就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分析认为,博鳌论坛作为非官方、非营利的民间组织,一直注重关注“民”字话题,本届论坛将包容式发展落到实处“民生”“民意”和“民企”,这三方面是亚洲尤其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发展的着力点。
解决民生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包容性发展体现在中国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被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增长方式成为中国未来五年工作重点。在此间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1年度报告》指出,个人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是亚洲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2010年,得益于个人消费和投资增长而保持较快发展的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45%,亚洲地区也因此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通过改变生产关系,做大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暴露出深层次问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老百姓消费能力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在现阶段比较突出,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或超过0.5。目前中国、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都普遍面临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共同问题。如何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发展带来的财富为全社会共享,是亚洲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包容性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方面。本届年会之所以选择包容性发展作为主题,目的是关注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内生力这样一个共同的挑战。”周文重表示。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会会刊》上撰文指出,包容性发展,是所有人机会平等、成果共享的发展,各个国家和民族互利共赢、共同进步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良性循环的发展。这些已不再是美好但可以或缺的远景,而是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和不二选择。
与会嘉宾认为,民富优先是当代中国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正确路径和战略性选择,是包容性发展在中国的具体体现。通过民富优先可以增加老百姓收入,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预期,使中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民意话题:驱动经济增长的软动力
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一个高端的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见证了中国和亚洲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目睹了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也经历了从一个美好愿景到为国际瞩目的亚洲平台的成长过程。博鳌论坛长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来自于博鳌论坛亚洲地区最广泛的民意凝聚力。菲律宾前总统、博鳌亚洲论坛前理事长菲德尔·V·拉莫斯指出,博鳌亚洲论坛一定要走向国际才有生命力,而走向国际必须有广泛的参与和凝聚力。
“博鳌亚洲论坛虽然是个高端论坛,但它是根植于广大的民众沃土之中。”迟福林指出,博鳌论坛虽然是非官方组织,但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体现出不可忽视的软实力。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海南抓住时机,与其达成引进农村小额贷款的共识,并在格莱珉模式基础上,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海南实际的小额贷款海南模式。海南农村金融从博鳌出发,走上一条全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周文重指出,包容性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方面。本次论坛倡导的“包容性发展”,就是要通过高速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争取最大限度地创造发展与就业机会,确保民众基本福利保障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民众能机会平等、公平参与。
中国目前面临着两大转移趋势,一是全球产业向中国的大转移,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转移。目前面临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每年全国要转移的千万农民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和居住问题。
“持续调控下的房地产业创新”也成为此次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一个重要议题。持续调控之下,房价究竟是升还是降?“要把房地产问题当成民生的最重要问题来解决,态度要坚决。”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前秘书长龙永图说。
医改是论坛上另一个热点民生话题。去年4月份启动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载着公众的厚望。本次论坛年会组织一次闭门主题早餐会,中国卫生部副部长与受邀代表就医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曾经投资兴建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的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在论坛期间表示,十年来博鳌论坛凝聚了民意,是民间外交平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曾培炎说,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这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二五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层面的共识,还需要得到企业、学术、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响应,而这正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价值和吸引力之所在。
民营企业成为支撑经济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推动力。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一个高端的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为民营企业谋求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每年都有专门的“民营企业家论坛”,近两年来交流扩大至两岸领域。
目前,在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约1000万户,其中国有企业约20万户,另外的98%均为民营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2800万。非国有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60%。自1980年以来,非国有部门产值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民营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数量激增,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数据,本次论坛年会由于规格较高,将参会民营企业注册门槛提高到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而迈入这个门槛进入博鳌论坛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就有300多人,比去年增长了两成以上。专家指出,民营企业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创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上海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一区六园”内,民营高科技企业占主要部分;在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已从过去的配角转换为主力军,目前对北京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60%。
民营企业对经济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也要求被更多关注。相比往年的论坛,本届年会的议题设置更贴近民营企业的需求,同时增加了相当比例的宏观议题,包括全球经济走势、金融监管、资本流动、产业转移、G20、新一轮增长的需求引擎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和企业家的日常决策。
“但受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影响,中国的民营投资其实一直存在着看不见的‘天花板’。”迟福林认为,“这些年来,对非公经济的政策逐步宽松,但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实现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公有制崇拜和对私有制的歧视、恐惧,并没有真正解决。”与会民营企业家普遍表示,包容性增长要求为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提供更公平的环境和充分竞争,需要放松管制、放宽市场准入。
龙永图指出,博鳌亚洲论坛一直在给广大的民营企业家灌输一种理念:中小企业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去,必须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关注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关注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应将与跨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作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法。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发现机会。希望通过更多国际高端论坛的熏陶,能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也必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