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口网2011专题>

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4-24 18:13

第五章 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

 

  完善城市科学管理机制,科学规划城镇产业布局;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加强文明生态村和城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 旧城改造和新片区开发

 

  运用城市经营理念,强化规划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改善城市面貌。到2015年,基本形成“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的发展格局。

 

  一、大力推进旧城改造

 

  坚持“政府主导、让利于民、市场运作、和谐安置”的原则,积极探索拆迁、补偿、供地新政策新模式,加强策划包装,大力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城市旧改,实现创造就业、优化环境、改善面貌、完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的目标。“十二五”时期重点完成南渡江西岸、红城湖周边等重点片区的改造。

 

  二、加快新片区开发

 

  坚持“组团发展、梯度开发、主题鲜明、空间拓展”的原则,加大新片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路网、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城市业态发展和生活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长流起步区、金沙湾、美丽沙、新埠岛、西海岸南片区、江东新区等片区开发。


  第二节 中心镇建设

 

  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机遇,促进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提高中心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大中心镇在城市圈发展中的卫星作用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节点作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一、中心镇功能定位

 

  坚持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按照5条呈放射轴发展布局(即海文高速公路发展轴;海榆东线公路发展轴;东线高速公路发展轴;海榆中线发展轴;海榆西线发展轴),建设一批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特色风情旅游小镇。到2015年,每个中心镇形成一个以上主打产业或特色品牌,镇域经济实现新突破。

  一、演丰镇:建设热带滨海乡村风情休闲旅游小镇。依托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发展乡村生态游。

  二、大致坡镇:建设文化产业示范镇。重点发展琼剧文化产业集群。

  三、云龙镇:建设综合服务型小镇。重点发展服务云龙产业园的相关产业。

  四、新坡镇:建设民俗文化旅游小镇。依托冼夫人民俗文化、“八仙泉”、“美面溪”、“南黎山”等资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五、永兴镇:建设国际旅游小镇和低碳示范综合镇。依托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狮子岭工业园及高尔夫户外有氧运动,发展火山文化游和工业观光游。

  六、东山镇:建设城郊特色小镇。发展服装加工、城郊农家乐旅游等。

  七、红旗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镇和特色文化产业镇。发展热带果菜和花卉、农副产品集散业,建设华文学校、东坡学院、华人论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八、龙塘镇: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地区特色雕刻和服装加工业。

  九、旧州镇:建设特色农业小镇。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

  十、三门坡镇:建设特色加工业小镇。发展热作资源加工、商贸物流、生态休闲等。

 

  二、完善中心镇基础设施

 

  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建设、改造中心镇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六网”。加快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建设,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建设一小时城市路网,加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乡村公路建设,完善“五纵五横一滨江”公路,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交通网络。加快中心镇之间、中心镇至其他镇墟的行政村公路网的建设,改善中心镇对外交通条件。建设一批农村乡镇客运站点、候车亭,争取90%以上乡镇客运线路完成公交城乡一体化改造。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农村延伸,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村加快发展。

  

  一、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深化村务、财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农村卫生保洁、公路养护、田洋管理等制度。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提升电子农务和农业科技110服务水平,提升设施农业、疫病防控、农业标准化等水平。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机构改革。到2015年,重点农业技术入户率达到100%。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以生态文明村和绿色小康村建设为载体,推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科学引导村庄布局调整,集约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服务保障能力和农民致富能力。加强水利设施改造、田洋整治和水库渠道防渗工程建设,增加农田、坡地灌溉面积。规划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设施,改善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条件。全面完成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三、推进文明生态村和绿色小康村建设

  

  深化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绿色小康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村风民俗文明化;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沼气发电、集中供气、绿色农业、治理污染、综合利用”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引导农民有序发展农家乐、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推进农村“绿化、净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15年,文明生态村占全市自然村的70%以上,绿色小康村占全市自然村30%以上。


  第四节 城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建设城乡道路、水利水网、电力、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一、道路建设

  

  加快美兰机场扩建、海口港区等交通枢纽建设。加快环岛铁路海口段配套设施;海榆西线、中线、疏港路拓宽工程;江东大道、新东大桥、绕城高速连接演丰工程(二期)、永兴-龙塘-云龙-三江贯通工程、绿色长廊北段扩建、三仙公路及谭甲大道等区域交通建设。加快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一期);快速公交(BRT)示范线路;断头路和丁字路打通工程;南海大道、龙华路整治工程;丘海大道、龙昆南路、永万东路和永万西路延长线等城区路网建设。到2015年,形成“一空两铁三港六路”对外交通体系和“七横十二纵”城市主干路网及完善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

  

  一、“一空两铁三港六路”对外交通体系:

  “一空”:美兰国际机场;

  “两铁”:东环铁路、西环铁路;

  “三港”:马村港、秀英港、新海港;

  “六路”:绕城高速、海榆西线、海榆中线(中线高速)、海榆东线、东线高速、海文高速。

  

  二、“七横十二纵”的城市主干路网:

  

  “七横”:海甸五路-新海路(延长线为新东大桥-江东大道)、滨海大道、海秀路-国兴大道、南海大道、椰海大道、绕城高速(一期和二期)、永兴-龙塘-云龙-三江公路。

  

  “十二纵”:粤海大道、海港路-海秀大道、丘海大道、龙昆路、和平路-海府路、白龙路-琼州大道、滨江西路、琼山大道、长滨路延长线、绿色长廊二期、永万东路、西路延长线。


  二、水利水网建设

 

  加快推进南渡江调水、水库除险加固等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完成南渡江流域等主要农业生产区的土地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完成昌旺水库、高岭水库、永庄水库补给渠防渗加固工程建设,改扩建永庄等老水厂,新建江东净水厂和3座地下水厂,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完成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和城市供水管网并网,到2015年实现城区达标供水管网全覆盖。开展中心镇供水工程,实现中心镇自来水供水率100%。推进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实现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加强河道整治,完善城市雨水、污水管网、排涝与泵站设施,实施雨污水分流,到2015年实现城区排涝管网覆盖率95%以上,基本消除城市积水问题。

 

  三、电力电网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现有电网升级改造,实现环网供电。加快推进220kV、110kV和35kV等变电站的新建、扩建工程,基本实现每镇一个变电站。完成B类和C类地区10kV配网建设与改造,实现环网供电;完成D类地区10kV配网建设与改造,实现绝缘化供电;完成农村10kV配网(农网)改造,提高农村供电质量。同时,提高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在电能中的比例。


  四、天然气管网建设

 

  依托旧城改造和新片区开发,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天然气管网。完善供气站点,启动美兰气站建设,建成江东及桂林洋高中压调压站,建设6座CNG汽车加气站。完善海口市第二气源厂,在2015年形成120万立方米左右的应急储备能力。试点推进CNG、LNG等分布式供应系统在新市镇、中心村建设中的应用。在分散农村用户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到2015年,实现天然气用户数占全市用户比例达到49%左右。

 

  五、通讯网络建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海口—五指山—三亚高速、西环铁路海口段和特色旅游镇的通讯网络建设,实现景区(点)、机场、铁路、公路和沿海区域的通讯网络全覆盖。加快产业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息田园、电子农务、网络教室等农村信息建设,到2015年,建成15个服务功能齐全的电子社区。


  第五节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城乡排涝、抗震、防风、防火、防海啸等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防洪(潮)堤坝、防洪楼和排涝设施建设,抓好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构建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防灾减灾体系,保障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

 

  一、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旧城改造、新片区开发、中心镇与新农村建设,以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项目为载体,全面完善城乡排涝、抗震、防风、防火、人民防空等基础设施,对现有公共设施安全性能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价,利用现有防空设施建立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推进海陆两用消防站、防洪楼等急救设施建设,推动GPS等在地震、气象、洪水等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构筑“预警、防护、救助”于一体的应急设施体系。

 

  一、市政桥梁、路灯等交通设施的防灾减灾改造。

  二、市区主要积水点和排涝泵站设施改造。

  三、龙桥镇、龙泉镇、龙塘镇排涝工程建设。

  四、小型病险水库,南渡江进水闸等旧水闸、防洪闸和泵站的除险加固,高明、九尾等水库渠道防渗。

  五、北港、新埠岛、演丰等防洪(潮)工程建设。

  六、现有防洪楼进行改造提升,新建80个防洪楼。

  七、南渡江龙塘大坝至东山段防洪防护工程。

  八、国家一级渔港(包括渔船避风港)建设。

 

  二、防灾减灾机制建设

 

  完善“一案三制”(一案:应急预案;三制: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加强行政、专业、社会三类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努力建立“宽领域、高可靠、速反应”的城市管理应急联动系统。健全市、区、镇、村四级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四级预警反应机制(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应急预案管理,坚持应急管理常态化。加大对重大危险源和高风险点的监控,加强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应急救灾物质储备建设,建立救灾应急基金,着力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能力。完善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实施前的安全评价工作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保护和管理,科学规范地下水等资源的开发。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危机意识,努力提高群众的自救意识和互救能力。


  第六节 城市精细化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一、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完善“大城管”体制,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职能,做到规划科学、建设规范、责任明确、管理到位、养护及时、运转有序。高起点做好城市发展规划,突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地区特色。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养护机制。建立健全查处违法建筑的规章制度及问责机制,推进环境卫生、户外广告、交通秩序、旅游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规范化,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城管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推进城市管理工程

 

  建设、完善市政设施维修基地。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成果,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系列环境整治活动,加强交通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和卫生环境;严厉打击违法建筑,实现城乡违建“零新建”目标。健全城市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属地管理,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发挥公众、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到2015年,实现市政设施维修及时率100%、完好率98%以上,城市主干道、出入口和窗口地区市容100%达标。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海口网] [作者:] [编辑:李昕昕] 
热词推荐:净化_ 绿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