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得胜沙:海口的“凯旋门”[组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9-05 12:53

海口得胜沙路,曾经是各类商品集散地。

 

  商贾如流繁华地

  海南人中,鲜有人不知得胜沙的,这里曾经是各类商品的集散地,一时繁华。

  海南岛四周环海,自然港口众多,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如此有利的地理位置,使海南各关口的对外贸易较早就繁荣了起来。

  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海南设立琼州市舶分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岛内主要门户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乐会(今琼海)等处均有市舶活动。自此,海南岛的海外贸易日趋发达。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我国东南沿海设立海关,管理“海关贸易”。海口总口作为粤海关总口之一,大力开展经济交流,商业贸易颇具规模,成为当时海南的商业中心。

  咸丰八年(1858年),清廷与英法帝国主义者分别缔结《天津条约》,琼州口(现海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得胜沙作为港口街道而迅速发展起来。各式洋行、外商办事机构争相兴建,外资大量输入。琼州口一定程度上成为各类商家的角逐场所,而得胜沙则成为海口洋行最多、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一时间洋酒、洋布、洋油、洋火、“三五牌”香烟充斥街头,海口的达官显贵、纨绔子弟、名媛佳丽,甚至外国传教士也纷纷出现在得胜沙。任商贾如流,车马喧嚣。

  二十世纪初叶,中法医院、邮政局、民国政府中国人民银行设办事处、海南医院、“海口大厦”、海口海关

  等于得胜沙相继落成,尤其是“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的建成,几乎成为海口的标志,在当时最为出名。因其位置显赫,商贾绅士频频光顾,“五层楼”作为他们商洽生意、从事社交的主要场合,夜夜笙歌,宛转迷醉。而能够在“五层楼”里住宿、喝茶、品酒也曾一度被认为是高贵身份的象征。

  此时,随着航运、货栈、商店等商业蓬勃发展,昔日海田河畔的外沙,已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海口市最繁华的主要街道之一,引领着海南现代化的步伐。

  1937年,海口海关从中山路迁至得胜沙,使得原本繁荣的街道更加兴盛。新中国成立后,城建突飞猛进,靠帆船驳运的得胜沙码头被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秀英码头和新港码头取代,后来建起的长堤西路,因其宽敞笔直,更是直接代替了得胜沙的主要交通地位。“文革”期间,得胜沙因早年对外商的开放,曾一度更名为“反帝路”。直至改革开放后,得胜沙商城林立,又重新繁荣起来,人们熟悉的“得胜沙”也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如今,得胜沙街已由海口市政府投资600多万元改建成了一条步行街,使这条原本全长500米的街道基本保留了历史的余韵。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周娟 周泉根 李幸璜] [编辑:李昕昕] 
热词推荐:净化_ 绿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