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江西三湾村的巨变:从草棚到小洋楼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9-08 13:57

  曾炎秀(中)和丈夫张祖明(右一)与村干部商谈盖新房。记者吴齐强摄

  车出萍乡,3小时后,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来到群山环绕的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三湾村位于永新、井冈山、莲花、茶陵四县(市)交界的九陇山北麓。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在向长沙进攻途中受挫后,于9月29日到达这里。毛泽东在枫树坪对部队进行了整编:确定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青山新雨后,空气格外清新。走过村口的小石桥,街道右边一排具有徽派风格、规划统一的仿古建筑跃入眼帘。三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龙福明告诉我们,村里先后融资300余万元,在枫树坪历史街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一条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红军街,打造三湾“红色文化村”的特色和亮点。我们看到,一些村民正在新房子里忙碌地进行装修……

  从前的三湾村贫困闭塞。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数村民住的是草木结构的棚子。村民陈石明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很多大树被成棵成棵砍下,村民用它来烧炭卖钱糊口。”当时的底坪自然村有120多人,全村只剩下两栋比较完整的房子。

  今天的三湾村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红军街左边第一家是村民段二发的两层小楼,“三湾农家菜馆”的红色招牌很是醒目,“别看只有6个床位,这可是三星级的农家乐咧!”老段告诉我们,他原来住的是木板棚子,新农村建设的惠民政策进村入户,自家盖起了楼房。“以前村里到处坑坑洼洼,荒草丛生,下雨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现在山里的老表走上了平路、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太阳能,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田野里稻谷飘香,一片金黄。“天一晴就开割了,今年收成应该不错,”曾炎秀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从湖南祁东县嫁到三湾村的,“家里有50亩毛竹、100亩杉木,加上养养猪、种种地,生活水平比起当年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哟!”曾炎秀指着门外的建材:“马上动工建新房,三层的,比现在住的这栋气派。”

  我们看到堂屋正中挂着一幅泛黄的毛主席画像,曾炎秀笑着说: “日子好过了,不能忘记毛主席。”

  历史红,生态好。如今,发展旅游已成为三湾人致富的新途径。三湾村每年平均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产业180多万元。村党支部还通过“协会+基地+党员+农户”模式,培养了一批毛竹、果业、药材种植大户和野鸡、生猪养殖大户。村民的年人均收入提高很快。陈石明告诉我们:“去年家里第四次换了电视,液晶的,看节目真清楚!”

  三湾村党支部书记邢镭是个大学生村官,正在外地出差。我们拨通了他的电话,他兴奋地对我们说,下一步争取把三湾村开发列入全省红色旅游整体规划,打造“重走红军路”的品牌,更好地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康服务。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人民网] [作者:吴齐强] [编辑:谢军辉] 
热词推荐:净化_ 绿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