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
关键词四: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文化产业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正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使得文化企业在规模和竞争力方面进一步发展。如安徽省把打造一批“徽”字号文化航母、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相继组建安徽出版集团、新华发行、安徽日报、安徽演艺、安徽广电五大集团,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形成文化企业领军阵容。五年来,其省属文化企业资产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由5年前不足30亿元增长到300多亿元。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表示,全国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若干方面尚存在不足。一是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缺乏按照现代产业观点的打造,优势地位不凸显。二是有些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缺乏市场分析与科学论证,盲目上马,并且项目建设类型单一,过分集中在文化地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三是在文化产业布局上缺乏总体规划,难以形成贯通的产业链条。四是各地产业布局差异性不够,在产业政策、项目设置、发展目标、龙头企业设定方面趋同。
因此建议借制定“十二五”规划之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进行整合。
其一,对国家文化资源做全面分析,为长期开发设定边界条件。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特别是园区、公园类的硬件建设项目严格遵照《土地法》、《文物保护法》和上级部门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等设定的边界条件,坚持科学论证、审慎上马,无愧先人和后世子孙。
其二,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全面调研,为长期开发打好经济基础。对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预期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行业,鼓励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融合、兼并、重组,力求改变目前“散”“小”“弱”的现状;推进文化资源配置的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
其三,对文化产业优势领域进行选择,为持续快速增长培植主导产业。要对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实现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整合。各地应找准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中的优势,可以具体到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不求全,不贪大,重点突破,有的放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