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空雄心”引众议 美国孤立被指适得其反
已顺利升空的神舟八号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中国航天的首次航天器对接。图为对接过程示意图。
神舟八号飞船昨天顺利升空,这被外电解读为中国朝建成永久性空间站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中国“太空雄心”的又一次展示。未来几天里,神八能否与一个月前升空的天宫一号顺利交会对接,是这出“航天大戏”的最大看点,它们在340公里外太空的“拥吻”,也被认为将给中国太空计划刻下“里程碑式的印记”。中国太空探索“快马加鞭”之时,正值经济困难的美国放缓太空步伐之际,这个地球上的“太空霸主”未来几年内将无法把宇航员送上太空。“中国不断增长的太空力量是对美国的威胁吗?”这个被谈烂了的问题很自然地又冒了出来。有澳大利亚学者表示,在中国冲刺的时候,资金困窘的美国也许只能坐在一边观望,就像地球上的形势一样,太空中中国成为强国的崛起似乎无法阻挡。但也有分析强调,中国“不过是沿着美俄40年前走过的道路前行”。这次太空探索中,德国实验装置首次搭载中国飞船升空。德国《世界报》说,这表明中国作为“飞上太空的国家”正被大多数国家接受。
中国太空计划又一里程碑
“随着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在成为航天大国的征程中又迈出一步。”英国广播公司在神八上天后第一时间做出评论。报道称,飞船搭乘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进入轨道,将在两天内在340公里的高空与9月发射的“天宫一号”会合对接,这是中国首次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洛杉矶时报》说,作为太空计划的又一个里程碑,中国成功发射无人飞船,其技术进一步接近建造空间站。如果成功对接,将为中国在2020年前后拥有永久空间站铺平道路,中国也是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这样做的国家。
神八与天宫的对接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看点。新加坡《联合早报》1日说,两个飞行器预计将在太空中“拥吻”两次,飞船将在升空两天内进行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交会对接,约12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对接。航天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运行速度基本是第一宇宙速度(每秒7.9公里),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精确的交会对接控制,难度可想而知。韩国《朝鲜日报》说,交会对接是指运行速度比子弹还要快的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合并,连成一个整体。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之间的距离接近20公里时,经过多次“刹车”,最后形成“合体”,这是一个高难度技术。
“这次任务有多重要?”日本《外交学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代表了不少人的疑问。英国《卫报》1日援引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高级分析师格瑞高瑞·库拉基的话说,这次任务是中国2003年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库拉基说:“这是一次技术突破,飞船对接需要大量技术能力,标志着真正的大进步,比太空迈步更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飞船副总师朱光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神七和神六相比,神八的系统经历过优化设计,总体运行状况要优于它的“前辈”们。
在关注神八的同时,外媒纷纷把它与中国的“太空雄心”联系起来。韩国YTN电视台1日说,如果此次太空对接顺利,中国明年还可能发射神舟九号与十号飞船,并计划把宇航员送入天宫一号。本月9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也将发射,中国迈向宇航大国的脚步正“快马加鞭”。英国广播公司说,中国希望这种“学习曲线”最终实现在2020年前后建造自己的空间站。这种重约60吨的空间站比美、俄、欧、加拿大和日本共同运营的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小很多,但它在太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非凡成就。中国太空计划投入重金,已向月球发射两颗轨道卫星,第三次预计将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表面。这个国家还开发了名为“北斗”的本国卫星导航系统。下周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踏上通往红色星球的旅程。
英国《金融时报》1日称,神八是中国2020年建成永久性空间站计划的重要一步,由于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中国届时将成为在太空拥有这种永久性存在的唯一国家。英国《每日电讯报》回顾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从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一直到神八上天。文章最后写道:2020年,在重450吨的国际空间站退役之际,中国将建成60吨重的空间站;2020年-2025年,中国会不会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美国的孤立“可能适得其反”
不少西方媒体强调,在中国航天技术迅速发展时,西方却遇到一些麻烦。美国彭博社1日说,
中国此时大力发展太空技术是一个好时机,因为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和欧洲都因为金融危机的压力,放缓航天脚步。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副教授汤普森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讽刺的是,美国为中国提供了冲向太空的金融手段。这个航天飞机今年被迫退役的太空强国从中国大肆借钱,实际上资助了中国的太空地位。中国强大的国际金融地位促进了其在尖端材料、计算机等方面的突飞猛进,既有金融手段也有能力建立在太空的长久存在。中国正在打造一个第三太空强国,而美俄的影响力正在衰退。就像地球上的形势一样,中国成为太空强国的崛起似乎无法阻挡。
“中国不断增长的太空力量是对美国的威胁吗?”美国科技新闻网站“数字杂志”提出的这个问题代表了不少西方人士的疑虑。报道称,中国迅速发展的太空能力引起美国政治家的担忧,因为中国正稳步威胁美国对太空技术优势的军事依赖。日本《产经新闻》1日也在报道中称,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美欧和日本近年来在宇宙开发领域的实验出现减少倾向。中国则以上升的经济为背景,频繁进行试验,同时中国还在积极勘查宇宙资源,把获得宇宙霸权纳入视野,试图把宇宙空间用于军事目的。
也有一些分析认为,中国与世界顶尖水平还有很大距离。路透社称,北京远未赶上美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太空强国。天宫一号只是一个试验舱,而非空间站构造。印度《教徒报》称,美国和苏联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构建空间站,可见中国的航天计划还落后很多。俄罗斯《航天员新闻》杂志专家伊戈尔·利索夫表示,中国正在沿着美俄两国40年前走过的道路前行。中国独立实施太空计划,主要由于美国拒绝其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
此次神八任务中国与德国的合作被有的媒体看做是对美国“封锁”的一次突破。英国广播公司说,神八携带着德国航天部门的实验箱,里面有鱼、植物、细菌乃至人类癌细胞,以进行一系列生物研究。英国《金融时报》说,这显示出中国与欧洲国家在太空领域的合作又深入了一步。在此之前,外界认为,中国只能将俄罗斯看做太空领域合作的唯一伙伴。
“这是第一次”,德国《世界报》1日以此为题说,神八升空开创了德国和中国的共同事业,“德国制造”跟随中国飞船进入太空,双方将合作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报道称,这次任务表明,中国作为“飞上太空的国家”正被大多数国家接受。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琼·约翰逊-弗里兹也表达了同样看法,美国试图继续孤立中国在太空的活动,显然不起作用。她说:“在我看来,美国限制与中国的合作,效果不大,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推动中国更快更努力发展本国项目。”
航天让大国“立于高处”
虽然国际合作被一些人认为是航天发展的趋势,但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总裁马丁·斯威丁认为它的“深度有限”,因为航天是最敏感的高科技领域,意义重大。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国家之间多半只在成熟领域合作,像太空行走甚至是登月这样的高端科技领域,中国不会把核心技术经验与印度分享,而印度也绝不会向中国透露半点成果。在欧洲,这样的“留一手”行为甚至在欧洲最大的航天计划伽利略计划中同样能看到,各国都会有所保留。
英国《每日邮报》在题为“美国背向太空”的报道中分析了航天技术的特殊意义,并将其与发现新大陆的海上探险对比。报道称,15世纪,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华帝国进行大规模海上探险,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渡过印度洋,绘制了从太平洋到阿拉伯半岛到非洲的地图。然而公元1500年,一纸法令禁止这种探险。这或许是美国后来成了欧洲人、而没有成为中国人天下的原因。文章由此呼吁美欧不要因经济困难而取消部分太空项目,否则有“重蹈昔日中国覆辙的危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所有大国都须在时代公认的战略产业上有所作为,而在当代,太空探索活动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极具战略意义。这一过程中的投入和风险是必付的代价,但收益可能更大。美国从阿波罗计划的每1美元投入中拿到20美元收益,可见航天计划的回报是现实的。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大国可凭借航天技术这一战略工具“立于高处”,获得发言权,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层面获得保障。(环球时报本报驻日本、韩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孙秀萍 王刚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刘畅 王欣 魏辉 柳玉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