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落户 产业链完善 园区设施配套
非凡五年,椰城巨变。2005年,海口工业尚在摸索中发展,新型工业概念更多是出现在研究者视野中;高尔夫和游艇产业只是舶来品;光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循环农业等只是偶尔在百姓的脑海中闪现。
“十一五”的收官之年,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海口工业弯道超车,实现了华丽转身。以光伏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雏形显现;以高尔夫和游艇论坛为起点的游艇制造业萌发生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平台的现代服务业逐步走进百姓视野;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基础的新型农业模式蓬勃发展;以海港、空港为优势的现代物流业向春天迈步前行。
五年间,海口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理念,完成了一次次与国际国内行业、产业巨头的完美对接。
大项目落户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金融危机过后 ,面对国内乃至全球产业的重新布局,海口开始审慎布局,谋划新的产业图谱。
2010年9月28日,海南国际创意港项目落户海口,签约当天,首批20家顶级创意企业签约入驻。
早在2008年之前,光伏产业在世界工业阵脚中异军突起时,作为国内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三的光伏生产企业的英利集团便把触角转到了国内市场。经过多方考虑,英利选择了海南,2009年7月,英利落户海口。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海口综合保税区引进和培育了海马汽车、韩国三星光电子、中和药业等一批知名中外企业,其中工业企业116家。海口高新区培育发展了制药、汽车制造、新能源产业等三大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仅2007年以来,就引进项目41个。
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增强
2010年8月23日,坐落澄迈老城开发区的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与海南英利签约,中航特玻追加5到7亿元,在原先4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建设4条超白压花玻璃生产线,满足海南英利需求。
英利和中航特玻的合作不是个例,2006年8月,海口港二期深水泊位起步工程动工,新建两个3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港口配套设施,2009年11月,海口港二期工程试投产。
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为海口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带动了周边相关配套产业的长足发展。但海口绝不仅仅满足于此,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同时兼顾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才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灵狮公司董事长向帅兵曾直言,创意产业自身没有多少产值和税收,但其带来的下游产值和税收却不可估量。可见,海口在引进企业落户时,不仅为企业考虑与之产品上下游配套的问题,同时也考虑了整个海南产业发展的这盘大棋。
海口向世界发出邀请
2008年12月22日,海口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继国务院批准设立洋浦保税港区后,海南又一个由海关监管的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的特殊经济区域。
“十一五”期间,海口综合保税区形成了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电加工等四大产业,在封关时间内投资总额达63.8亿元,投资强度达41.78亿元/平方公里。
高新区的三个园区更是利用有限的空间积极拓展,药谷工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3.29平方公里,海马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面积0.78平方公里,狮子岭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面积1.9平方公里。
目前,海口向世界行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出邀请,“十二五”海口准备好向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海技术、生物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绿色、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迈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