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布局推动城乡大发展 海口打造“四宜”都市
海口网1月16日消息(记者 谢舒)疏堵、治乱、丰富文化生活、保持一流生态等等,海口紧紧围绕建设“四宜”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目标,欲突破道道难关,迈过道道门槛,推进城市转型发展。这是记者今天从海口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获得的信息。
合理布局空间 塑造精美城市形象
按“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的基本思路,依托江东资源条件,把教育、旅游、临空物流等低密度开发的项目向东挺进;适度发展南郊优势产业,将环境优好、绿色低碳的项目安排到绕城高速公路以南;推进城市中心区向西扩展,将人流、行政中心、工业、重大港口交通、临港物流等功能向西部转移;开发岸线资源和海洋资源。
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新片区开发,分步建设滨海休闲、叙事空间、工业科技、滨江生态等建筑风貌区,形成“一轴、三带、八区”。由美兰机场、行政中心、商业中心、金贸中心、会展中心、火车站和粤海南港串联而成的城市叙事空间风貌轴;蓝绿交辉的阳光海岸风貌带、生态滨江风貌带和自然地质风貌带;老城风貌区、府城风貌区、秀英风貌区、长流风貌区、美兰风貌区、城市迎宾风貌区、江东风貌区和生态绿地风貌区的城市构造。凸显独特的城市风格,充分挖掘海湾资源,做足海的文章,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离岸人工岛建设,发展海湾经济,建设海湾型城市。
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 形成完善功能
建成“七横十二纵”的交通主干路网。七横:海甸五路—新海路及延长线、滨海大道、海秀路—国兴大道、南海大道、椰海大道、绕城高速、永兴—龙塘—云龙—三江公路;十二纵:粤海大道、海港路—海秀大道、丘海大道、龙昆路、和平路—海府路、白龙路—琼州大道、滨江西路、琼山大道、长滨路及延长线、绿色长廊、永万东路及延长线、永万西路及延长线。
打通主城区断头路、丁字路,形成以快速路、主干道路为骨架,次干道、支路为补充的多层次城市路网体系;完善农村公路网,提升县道技术等级,扩大乡道、村道的硬化,力争实现“县道三级化、乡道四级化、村道铺装化”。启动现代有轨电车工程,开发水上快速交通,扩大公交覆盖面,逐步形成以轨道和水上交通为导向、公交车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方便市民出行的公交新格局。
展示丰富的文化 保持一流的生态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打响南洋风格文化、清官和移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引进更多世界级、国家级和具有品牌潜质的文体赛事项目定期定址在海口。加快建设城乡文化设施,建成五源河文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确保全市人均享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丰富广场演出等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农民运动会和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农村文体活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素质,以“文明大行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海口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在生态方面,以水环境的根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海口湾和“一河二溪三湖四沟”即美舍河,海甸溪、鸭尾溪,东西湖、金牛湖、红城湖,龙昆沟、大同沟、崩潭沟、秀英沟治理步伐,尽快形成大海环抱、江海河湖库融为一体的主城区蓝色活水系。以深入开展“绿化宝岛”行动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体系。建设人居景观绿化网,海岸线和城郊绿化景观带,五源河—石山和南渡江两岸生态廊道,加快形成“一网、两带、两廊”的城市生态圈。完善生态功能区布局,到2016年,森林覆盖率达4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村风民俗文明化,到2016年,文明生态村占全市自然村的83%。
大幅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实施精细管理
加快形成“制度完善、网络健全、运转有力、责任到位”的城管工作新格局。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集监控、调度、指挥为一体的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控、网格化管理。继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实现镇墟与中心城区同标准、同要求,并向村社拓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综合管理体系。
巩固扩大“五大工程”成果,坚决遏制违法违章建筑行为,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系列整治活动,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城管机制。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引导全民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创新交通管理举措,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划清部门职责,坚持严格问责,特别是对违建行为,做到发现必报、违建必拆、失职必究。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经济秩序,培育市场主体,为创业者营造宜业的宽松环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