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回忆称雷锋理发单剪不洗头
地点: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雷锋体育场
讲述人:薛瑞兰
采访人:北京晚报记者 王琪鹏
1962年7月31日,我给雷锋理了最后一次发
如今,每当想念雷锋了,薛瑞兰老人就会去雷锋纪念馆前转一转,那里,有雷锋参与建设的厂房和学校,还有早已盖成楼房的“钢厂理发所”原址。
李刚摄
我叫王琪鹏,生于1986年,那时雷锋已经离开我们24年。虽然听过《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但看惯了动漫中英雄的我却产生过疑问:为什么要学习雷锋,他做了什么?
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告诉我,雷锋是和平年代的一名普通士兵,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得到这样的回答,我有些失望。但是今年春天,成了一名记者的我,来到雷锋生前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抚顺,在这里我看到了以雷锋命名的道路、体育场、学校甚至是加油站,这里的人以“雷锋”为光荣。
在近一周的采访中,我明白了:雷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平凡。他有着年轻人的特点,他也爱美、爱打扮。他连3分钱一瓶的汽水都舍不得喝,却舍得拿出100元向灾区捐款。他乐于助人、他勤于钻研、他爱岗敬业、热爱生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雷锋,甚至可以比他做得更好。但是,雷锋却坚持了一生,这就是雷锋的伟大之处。
我叫陈坦,1983年出生。作为一名80后,我听过很多关于雷锋的故事,但是,坦诚地说,我难有共鸣和心动,甚至觉得雷锋离我们很遥远,他只是一段故事,只是一个戴着棉帽、有着质朴笑容的叔叔。
今年2月,我带着好奇和探究,来到雷锋的出生地长沙市望城区采访。在这里,我和他的小学同学长谈,听雷锋纪念馆的老馆长含着眼泪说起他……在一个个采访对象的讲述中,雷锋在我面前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好人,关怀他人、奉献自己、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瞬间,我觉得自己读懂了雷锋,他的精神和品质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灭亡。因此,当我,一名80后记者,真正读懂雷锋坚守的信仰信念的动因,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
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登特派记者王琪鹏、陈坦从辽宁、湖南发回的报道。
雷锋爱美,这一点从他的发型上就看得出来。当兵之前,雷锋留着齐刘海,额前的长发一丝不乱。入伍后,雷锋不仅剪掉了刘海,甚至为了省钱在每次理发时都打小算盘。
1960年2月,入伍刚一个月的雷锋随部队来到抚顺,参加抚顺特钢扩建工程建设。与部队营房一条马路之隔,有一家“钢厂理发所”,因为这里的理发价格是别的理发店的一半,雷锋便经常来这里理发。1962年7月31日,雷锋在这里理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发。
76岁的薛瑞兰老人当时是“钢厂理发所”的理发员。说起五十多年前的往事,老人神情激动,两只手比划着,仿佛当年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雷锋第一次来是我老伴给理的发。”雷锋第一次来到“钢厂理发所”理发,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理发员们对这位个子不高的小战士非常好奇,问他叫什么名字,老家是哪里的。这位小战士便告诉大伙:“我叫雷锋,老家在湖南,刚参军。”雷锋还讲起了他的悲惨身世,“给我们看了他手背上的三条刀疤,听他讲他父母和弟弟是怎么死的,我老伴当时就掉了眼泪。”薛瑞兰回忆。
来“钢厂理发所”理发的除了特钢厂的工人,还有参加钢厂建设的军人。雷锋来这里理发,一是离着近,二是因为便宜。雷锋在致辽阳市委的信中写道,自己每月津贴6元钱,除了每月的理发费,其他全存了起来。薛瑞兰老人回忆,当时人们常去的理发店有“大众”、“煤都”等,档次稍高一点,但每次理发价格是5角钱。而“钢厂理发所”属于钢厂的福利,条件一般,价钱因而比其他地方便宜。“连剪带洗是2角6分,不洗头则是2角3分。”
雷锋每次到这儿理发只是单剪,不洗头。这倒不是雷锋不爱干净,薛瑞兰说,“理发店旁边是钢厂的浴池,雷锋理完发就去洗个澡,正好可以省下了3分钱。”3分钱也就是一张邮票的价格。但对于雷锋而言,每一分钱都有它的用处。后来,她才听说,雷锋经常拿自己节省下的津贴帮助有困难的战友,还给灾区捐款,可他自己的袜子却是补了又补,舍不得扔。
“我说这些时就好像这个小伙子一直没离开我们,就在我眼前一样。”薛瑞兰回忆,雷锋很安静,来理发时手里经常拿着本书,走起路来也爱哼着歌曲。“二十岁的小伙子,都爱打闹,嘴里也爱带点脏字,可雷锋从来没有。”薛瑞兰说,雷锋爱美,但他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多是说一句“请剪得短一些”。他每次来都是穿着军装,身上永远干干净净的。当时洗头用的是肥皂和碱熬成的“洗发水”,雷锋也从来不用,为的就是节省每一分钱。
雷锋没有亲人,而理发员们也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同病相怜,大家对雷锋也格外亲切。薛瑞兰是从河北景县来到东北,小时候要过饭,同样苦孩子出身,让她对这位小兄弟既同情又敬佩。如今,老人早已不再给人理发,她所带的最小的徒弟也已经三十岁了。但让她不能忘怀的是,1962年7月31日,她给雷锋理的一次发。这也是雷锋生前最后一次理发。
“我们有九位理发员,顾客理发是按顺序排号,雷锋那天正好排到我这里。”薛瑞兰回忆,部队平时在工地劳动,只有休息时才回到营地。“那天刚好是八一建军节的前一天,雷锋是中午过来的。他那天心情也特别好,我们几个理发员正在讲笑话,他听了也乐得前仰后合。”
不久后,传来了雷锋不幸殉职的噩耗。人们谈着这位爱做好事的年轻士兵,不断地顿足叹息,满屋子都是哀伤的气氛。“我那天特别难受,说着说着就大哭起来。”
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钢厂理发所”已不见踪迹。但薛瑞兰老人说,有时候自己还会想起那个小伙子,每当这时她就会去雷锋纪念馆附近转一转,那里,有雷锋经常走的一条路,有雷锋参与建设的厂房和学校,还有早已盖成楼房的“钢厂理发所”原址。每每看到大街上的“雷锋”字眼,老人就会想起那一个中午,那张永远定格在22岁,稚气未脱的阳光的笑脸。本报特派记者王琪鹏抚顺报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