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造就海南农垦改革 解决民生欠账问题
海口网4月13日消息 8月15日上午,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勇向参加调研的海南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汇报了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代表们听取了汇报后纷纷表示,海南农垦改革越改革越有信心,农垦”金饭碗“的轮廓已成功勾画,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作为海南“一号工程”的农垦改革
韩勇在汇报中介绍,海南农垦由于受到历史、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国家惠农政策边缘化,造成经济远远落后于地方,不仅成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拖累,而且民生欠账多,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低,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2005年至2007年,海南儋州垦区爆发了上万人的大规模群体事件,要求退出农垦,回到地方当农民。在闹退场过程中,多次出现了私抢国有橡胶、私分国有胶园的非法行为,影响了农垦乃至全省的社会稳定。
这种种情况在引起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海南向国务院申请将海南农垦下划给海南省管理的决心,决定实行市县管事、管人和管资产“三统一”。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要求用5年时间实现海南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并建成以天然橡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集团。当年10月,海南出台了《关于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省委将农垦改革确定为五届省委四大重点工作之一,省政府将农垦改革列为全省“一号工程”。
同时,海南省人大动用特区立法权,以立法形式保障农垦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2010年8月,省委五届八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后,成立了省深化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2010年9月,省农垦集团与省农垦总局实现政企分离。
一份硕果累累的民生成绩单
海南农垦的民生欠账问题是造成内部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从2007年以来,海南农垦就集中精力和资金解决民生欠账突出问题,近4年间投入资金近70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写就了一份硕果累累的民生成绩单。韩勇说,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垦区民生得到大幅改善。
至2008年底,全部完成垦区电网改造,31万人用电从每度1.88元降到0.6元,年节省电费1.77亿元。至2009年底,全部解决垦区4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至2010年底垦区修建水泥公路近4000公里,而在2008年以前,整个垦区只修了52公里的水泥路。从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已经建成职工住房12万余套,今年将垦区管辖的居民住房建设也纳入计划,共需建设18万套。同时,垦区职工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历史拖欠的工资、医药费、养老金、社保费全部还清。
就业和收入是海南农垦职工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2010年至今年上半年,海南农垦通过清理土地安置就业近4000人,同时,加快产业发展提高职工收入,2010年职工人均收入27079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60%。
韩勇介绍,几年来,海南农垦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2007年以前影响稳定的12类主要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农垦呈现了稳定的良好局面,维稳支出也明显下降。2006年至2008年,平均每年维稳费用达数千万元,而2010年仅有277万元。
海南农垦改革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多,难度较大。为了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离,海南农垦先后推进农场主辅分离、扁平化管理、公司化改造及实现政企彻底分离四大工程,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革。
原来的海南农垦,管理机构庞大,农场与橡胶基地公司混合不分。2008年,海南农垦完成了海胶基地分公司与存续农场的分离,资产、人员和机构实现独立运作。随后,又对农场和基地分公司进行大规模重组,农场由92家减少到40家,分公司由80多家减少到27家。通过这样的扁平化管理,每年可节省管理费用2亿多元。
2010年,在原有农场基础上,海垦成立农场投资公司,完成了农场的公司化改造。新成立的公司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架构,引进专业人才,与市场对接。而对原有公司庞大的管理层和基层生产辅助人员,则采取“只出不进”原则,逐步消化历史问题。以海胶集团为例,预计未来5年,将退休员工约9000人,人力资源成本将大为降低。
社企分离取得突破,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垦区近500多所中小学校、职工五项社保、民政、气象等职能已移交属地管理,教师待遇和职工社会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同时,农场属地化管理也在积极稳妥推进,临高加来农场、保亭新星农场两个试点已正式移交地方管理。
去年9月开始,海南省农垦总局和农垦总公司领导班子正式分设、机构划分、财务资产系统分离,农垦总公司择新址独立办公,与省农垦总局实现真正意义的政企分离。
三大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长期以来,海南农垦吃“橡胶饭”的人多达90%,橡胶树早已不堪重负。随着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的省农垦集团,依托自身资源,围绕天然橡胶、热带现代农业和旅游地产三大主业,海南省农垦集团形成了天然橡胶、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地产和金融服务竞相发展的格局。
今年1月7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海南橡胶”成功上市,当天市值就超过470亿元,使海南走出国内A股市场农业板块第一大股。海南橡胶正在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施“走出海岛”、进军云南、拓展东南亚,控制更多天然橡胶资源的战略。今年3月云南公司在景洪市挂牌运营,5月份与泰国泰华树胶公司签订了25%股权收购意向书。在橡胶深加工项目上,乳胶手套、胎面胶、乳胶丝已建成投产。
在热带现代农业方面,省农垦集团正着手组建农业集团,启动了畜牧集团上市的准备工作。同时,把花卉等作为培育上市的重点。
根据酝酿中的农垦旅游及旅游地产产业发展规划,将依托海南农垦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各农场投资公司,建设覆盖全岛、规模较大的星级酒店、休闲体育、主题公园、高端住宅和商业地产项目群。
产业的发展带来规模效益的增长。据介绍,2007年,海南农垦资产总额130.88亿元,2010年已增加至365.55亿元;2007年,农垦企业经营亏损4295.5万元,2010年实现利润5.2亿元,预计到2011年末,可实现利润超8亿元。
众所周知,海南农垦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手捧金饭碗,脚踏金土地”。长期以来,海南农垦吃“橡胶饭”的人多达90%,橡胶树早已不堪重负,而且橡胶在海南并不是附加值高的作物,分灶吃饭和延长提升产业链成为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郝如玉在听取了海南省政府关于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后深有感触。他认为,海南农垦已经明确了海南农垦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橡胶产业,并开始在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和房地产业方面规划发展,不断发力,成功勾画出了手中这个“金饭碗”的轮廓,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市市长吉明江在发言中说,通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非常成功,且改革越来越有信心,并在统筹解决农垦职工福利待遇,调动职工积极性,破解农垦干部任用瓶颈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符桂花在总结时认为,海南农垦管理体制的成功改革得益于完善的立法保障和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符桂花说,海南农垦在推进一系列改革过程中,抓住了重点,突出了难点,解决民生问题,化解各类矛盾,实现成功改革的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海南农垦将从4个方面下功夫,确保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的完成。即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速农垦集团的发展;农垦总局将担负起垦区民生、稳定和农场经济发展的重任;扎实推进农产属地化管理,把大部分农场下放市县管理;海南各市县把加快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列入整体规划,缩小农场和地方的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