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高举伟大旗帜 推进伟大事业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08-14 14:27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极端重要性,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位一体”、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辩证关系,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理论、巩固什么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真理的旗帜、团结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讲,都是高举这面旗帜的结果。在这面伟大旗帜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富强之路、幸福之路;在这面伟大旗帜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创新的理论、管用的理论;在这面伟大旗帜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制度、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的制度。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很有必要认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历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寻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如何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完善的,从而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深刻理解高举伟大旗帜、推进伟大事业的历史必然性,切实增强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以后,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均以失败告终。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中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党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使古老的中国获得了新生,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基础。

  首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的是邓小平同志。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思想严重僵化,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刚经历十年“文革”动乱的中国,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徘徊。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内发展形势,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几十年来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鲜明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始终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引领着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奋力前行。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作为主题,并在报告中深刻指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德统一,这些国家推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清醒,沉着应对,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社会主义的新图景。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庄严宣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中东地区突如其来的政治动荡,面对国内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流行性疾病的严峻考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处变不惊,迎难而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向前进。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他还强调:“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完整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主要包括基本路线、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三个部分。基本路线的核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总体布局,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单列出来作了强调。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将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发展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党几十年来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现代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性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路线、总体布局、发展目标,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基本路线是总纲,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整体。

  二

  我们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正式把它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更加科学、更趋完备、更显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涵盖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基本任务,关系到治党、治国、治军等一系列基本方针,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战略步骤、发展动力、政治保证、外部条件、祖国统一、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由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而每个阶段必然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各个阶段所形成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肯定会有所侧重。概括而言,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三者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党的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有着鲜明的理论特色;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我国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着鲜明的实践特色;深深地扎根中国土壤,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关键就在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做到“生活之树常青”,又做到“理论之果常新”,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目标、途径、动力以及根本保障等重大问题,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键是要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把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从大刀阔斧地推进机构改革,到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到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等,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从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断完善;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到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还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通过不懈努力,我国在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些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与当今世界其他制度体系相比较,具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符合我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近年来,我国战胜种种特大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神舟游太空、蛟龙入深海等,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并不会自动显现,而是需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减少制度漏洞、克服制度弊端,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设想,到建党100周年时,争取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同这一目标相比,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由这种变革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要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作者为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聂锐] 
热词推荐:净化_ 绿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