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异地高考就能实现教育公平吗?
教育公平历来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话题,伴随着取消异地高考制度的呼声渐涨,民间一直在吁求教育部尽快恢复全国统考,积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力争保障每一位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权。
实则,异地高考只是平等受教育权的一个初衷,取消异地高考背后,其实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考录取几率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的现实困境。我们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两市所属高校在本地投放的高考录取名额远远高于高考大省山东和河南等省市,而且,差距有时多达几十倍。这样,便会出现一位山东考生的分数在本地无法上本科但却可以在北京读名校的怪相。异地高考政策的推行解决的是将大城市的高考录取几率让外地考生共同分担,这样,势必会导致北京上海等地考生家长的反对,因为,当外地考生可以在北京参加高考后,他们孩子的被录取几率便会减少,而从高考制度施行起,高考制度在中国的平等性和公平性便常受人诟病。
之前,在全国统一命题的时代,各省的录取分数线不一样,而今,多半省份分开命题,即没了同一张试卷同一个分数不同录取几率的现象,毕竟,不同的试卷,北京上海等城市完全可以说,试卷都不同,那为什么要求分数线一样呢?所以,高考的公平性和平等性至此便大打折扣。而今,面对全国各地的人员流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外地人口不断涌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身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学习,但却因为户籍限制而不能在北京上海等地参加高考。等回到原地参加高考,又面临各地分开命题、教材和试卷不统一的难题,这样,随迁子女要么在当地学习在当地参加高考,要么先在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待到高中之际再回到原籍读高中参加当地高考。这样的子女教育问题,导致一些青少年远离父母教育,容易产生各类生理及心理问题,也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当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都成为社会的难题时,我们必须反思,当下的高考制度应当如何改革和改进。
有一种呼声认为,取消异地高考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也不失为解决受教育权不平等的良策。但当异地高考制度取消后,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来。首先,会有考生不断涌向大城市,大城市不堪重负,教育资源紧缺,引发教育质量的下降;第二,其他省市当然总会有一些考生不能进入大城市,那么,教育公平性于他们而言,还是不公平,因为,之前同属一个省市的考生进入大城市高考后,被录取的几率便大为增加,而未能进入大城市的考生录取比例反而下降,这样的教育公平,实则为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实现另一些人的权利;第三,取消异地高考后,教育资源只会不断涌向大城市,其他省份的教育资源不断萎缩,直至严重趋无。这样的后果便是,大城市考生扎堆,其他省市考生大幅度减少,本来为了教育权公平而施行的取消异地高考反而有可能酿成和加剧新的不平等。
与其如此,不如首先取消各省分开命题,恢复之前的全国统考,全国考生面对同一张试卷,不分户籍限制。再者,以各省的人口基数为准,划分各省的录取名额。山东和河南等人口大省,各高校对其投放的录取人数应当多于北京和上海人口基数少的城市。让全国考生面对同一张试卷,被录取的几率趋平,不至考生分数在山东上不了本科但却可以在北京读名校的怪相出现。这样,部属和省属大学,也才能成为全国的大学,而不是地方大学。当全国考生在各地的录取比例趋同时,考生无论在哪里高考,便没了受歧视的现象出现。
而高校以各省人口基数投放录取名额后,山东和河南考生的录取几率便会增加,而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考生录取几率便会减少。毕竟,各高校的录取总名额有限,当有限的名额投放到其他省市后,对本省市的投放名额便会减少,这样考生选择在哪里参加高考,便不会是取消异地高考的呼声,而是在公平和平等的基础上任其选择在哪里学习和参加高考。那时,在北京参加高考的录取几率和在山东参加高考的录取几率相同,而考生便会选择那些教育水准高的省市学习和参加高考,这样的优胜劣汰,不失为体现和保障高考平等和公平性的良策,也可以让考生自由选择学习地和高考地,父母工作所在的地方可以成为高考地,原籍也可以成为高考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