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书福:扶弱助困的“活雷锋”
因为被一段跨越血缘关系的亲情所感动,1月29日,江西省赣州市7位爱心人士捐资出力、冒雨陪着余书福将“老爸”焦士庆护送至河南泌阳老家过年。2月21日,记者来到赣州,见到了一生未娶的焦士庆老人的“娃”――赣州晚报记者余书福。
余书福在医院照顾焦士庆。
十三年默默扶助孤苦老人 外人以为他俩是亲父子
2000年,尚在海南服兵役的余书福偶然帮助捡废品的河南泌阳籍老人焦士庆,了解到老人无儿无女、生活困难,余书福便经常上门扶助老人,从此结下两人十三年的情缘。2002年11月,余书福转业到海口一家报社工作;2006年,余书福又来到江西赣州,期间一直将焦士庆接到身边照顾,两人一起居住,邻里同事均以为他俩是亲父子。
直到2012年12月17日,焦士庆突发脑溢血急需手术,余书福代表家属签字。余书福一忙完工作,就到医院照顾焦士庆,帮他翻身、喂水、刮胡子、按摩。并垫付医药费5000多元钱。焦士庆的弟弟焦士田向余书福工作的单位送去感谢信,这个藏了12年的秘密才被众人所知。而焦世田回忆,余书福2001年陪焦士庆回过河南过年,“见我家穷,就花2000块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的机头,还给我儿子交了2000块钱学费”。
上饶小伙在赣州亲人一大把
其实,焦士庆只是余书福众多的非血缘关系“亲人”之一。余书福的老家在江西上饶,在赣州没有亲人。如今,他在赣州却有亲人一大把。他说:”我不是赣州人,但我走到哪里,都像走亲戚。”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近年来,余书福骑着自行车,穿梭于赣州的大街小巷,采写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中扶弱助困的新闻,为困难群体寻求帮助。
龙南县21岁的唐晨很清楚的记得2011年夏天,父亲为救不慎落入石灰池中的母亲,最后父母双双被烧成重伤,面对母亲因抢救无效去世,父亲手术需要巨额医疗费,他几乎绝望。当时参与报道该事件的余书福,看在眼里,身体力行,一直陪在唐晨身边,帮助呼吁爱心人士捐款,陪着唐晨到各个医院寻找血源。唐晨喊余书福“叔”:“余叔一直陪着我,安慰、鼓励我,让我充满勇气。”如今,唐晨父亲已痊愈,一家的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余书福的生活不富裕,事实上稍显拮据。2月21日,记者来到余书福租住的家中,客厅唯一的电器是一台电视机,家中没有洗衣机和冰箱。房间的电脑还是7年前朋友送的二手机。采访中,余书福经常有机会接触生活非常困难的人,但每次他们需要帮助,余书福总会想办法留下50、100块钱。他说:“我深深知道他们生活多么不容易,但我总比他们要好。”据他自己计算,有时候一个月可能会给出上千元。
余书福的亲和、善良赢得人们对他的信任,他自豪地说:“好多老人的儿女在外工作,家里有什么事都会找我。”他帮助过老人推土整理菜园,帮助街头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清洗,让到赣州寻医的受访者住在自己家中并掏钱给他们买好回去的车票……
余书福在采访中(余书福供图)
骑着自行车跑新闻 忙并乐观着
在同事兼领导钟义勇的眼中,余书福是个勤奋、“多产”的记者:“能吃苦、吃的亏,写稿质量和数量在同事中均名列前茅。”2月21日,记者见到了余书福,今年38岁的他皮肤显黑,穿一件棕色夹克外套,很健谈,爱笑。多年来,余书福外出采访唯一的代步工具是自行车。他说骑车一方面能锻炼身体,沿途他还能发现很多“意外”的新闻。他第一辆自行车是朋友送的,经常出点小故障,修车师傅王世仁笑着说:“我隔段时间就要帮小余修一次车。”
作为记者,深夜接到新闻热线的情况特别多,但不管采访地点有多远,只要有需要,余书福都愿意立即出发。2010年12月一个晚上凌晨一点钟,熟睡中的余书福接到赣州章贡区水西村一位渔民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求助声:原来因为当地国道改造,施工过程中鱼塘出水口被堵住,致使池塘水上涨,鱼儿纷纷游出池塘,眼看着池塘鱼儿越来越少,无助的他给余书福打来电话。余书福放下电话后,骑了50多分钟自行车赶到水西村,随即又联系当地村干部、派出所和施工队,帮助解决了问题。余书福记得,渔民为表示感谢,给他送来了自家养的三条草鱼。
像这样的事,余书福一口气能说出好多,他说没感觉累:“我乐在其中。”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