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梅国云,视责任重于生命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04-11 18:54

 

  □佘正斌

  作为一名军旅作家,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梅国云以军旅体载和乡土文学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上,他虽然没有多产作家的等身著作,也没有让人景仰大师级人物的厚重,但他却是一个仁爱、正直、真诚、富有责任感的“重量级”作家。他的文学作品折射出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文学艺术表现的驾驭能力。梅国云一口气完成了《大钟无声》(与人合著)、《若水》、《第39天》、《国防线》(与人合著,正在出版中)四部长篇小说。

  他所渴望与憎恨构成情感双重痛楚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领域虽然占主导地位,但随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门被打开,一定程度影响了主流价值所承载的社会重任,于是,一时鱼龙混杂,正义与非正义、善良与丑恶、真实与虚假的思潮理念不一而足。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梅国云所渴望的与他所憎恨的就构成了他情感的双重痛楚。于是,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书写来唤醒一个时代的悲鸣。

  梅国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钟无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它反映的是一群从黄土地上走出来年轻人的奋斗历程。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惨痛。有的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却在世俗的追求中走向堕落。

  在《大钟无声》的创作过程中,梅国云曾与笔者交流过,他们时常感到一种来自岁月深层的压力,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面对突如其来人的灵魂都是严峻的考验。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军人,在灵魂的天平上,思想一旦陷入歧途,就会产生精神上的裂变。

  他所追求的是艺术审美的超越

  梅国云对艺术审美超越的追求在于他对文学艺术表现的驾驭能力。他在《若水》的写法上,从人们十分关注人名的取法这一传统文化视角入手,以乡土为平台,以主人公若水曲折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用迭宕起伏的艺术笔调,故弄玄虚,“卖关子”,刻意制造扣人心弦的悬念,勾引起读者审美期待心理。

  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上,他采取“先零后整”的方法,依托不同阶段的矛盾冲突,通过恰切有度的细节描写,把分散的、细碎的生活片段组合起来,使小说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在人物的塑造上,突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和“立体化”的油画效应。把人物的行为、语言、情感、心理等放到一个时代的背景,即改革开放初期的大视野中进行描写。如对若水、小草、圆空大师等人的描写,通过大量的细节描摹,突出他们大善、仁爱的一面。而对胡作子、兰姐等具有双重性人物特征的描写,通过内心的矛盾冲突,反映出他们“市侩”、“刁民”的人物特性。对快来等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物描写,既反映出他们丑陋的一面,又反映出他们“善”的一面,但这种“善”是主流。

  小说《第39天》引人入胜之处,在于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武警官兵实际、贴近“特勤”中队这个特殊战斗群体的叙事语境。

  小说在塑造牛大志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始终把牛大志放在“特勤”官兵的生活、“特勤”中队所担负的任务和来自各方对“特勤”官兵的高标准严要求的环境中进行人物刻画的。小说中,牛大志并非纯粹绝对的英雄主义者,他有过彷徨、阵痛,甚至不敢面对现实,以及他身上的某些“个性”的东西,都反映出他很“人性”的一面,这样,才使他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形象逼真,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掩卷思之,不禁让人心潮澎湃。

  他的责任不仅在于唤起人们的良知

  对于一般人来说,梅国云是位军旅作家,他审视的应当是部队的生活,他的作品反映的应当是部队的人和事。然而,梅国云却突破了这一贯性思维,他并没有把自己的视野仅仅局限在部队这块小天地里。因为,在他看来,小视野的作家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也当担不起大的社会重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梅国云曾这样说过:“在部队,我是个拿枪的人,我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在文坛上,我是个写手,我手中的笔就是我投向黑暗的匕首。所以说,我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唤起人们的良知。”

  对于家庭,梅国云的思想上是有“包袱”的。那就是儿子若冰,6岁还不知道一加一等于几。因为不爱说话,不懂数学,在学校里,孩子的大善,往往换来的却是同学的一次次欺负,老师的一次次偏见。这些,作为人父,他内心的痛是刻骨铭心的。然而,作为一名有远见的作家,他的痛不仅仅只在于自己孩子一个人身上,而在于像若冰一样千千万万个特殊孩子的身上。

  作为作家,梅国云想通过小说表现形式,引起社会对像若水一样的特殊孩子以更大的关注;给有特殊孩子的父母以教育和启发;使那些特殊孩子都能像小说中的若水那样,在成年走上社会后,不忘热心的人们对他们的帮助,让他们学会感恩,为社会上更多处于弱势的人们送去更多、更大的关爱,让世界充满爱。

  《若水》反映对特殊孩子的培养教育,不能以传统的眼光审视,要通过特殊的渠道,采取特殊的手段。尺短寸长,每个孩子都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作为家庭、学校、社会,如果能尊重、关注、开发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那么,就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 [作者:] [编辑:雷恩] 
热词推荐:净化_ 绿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