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救援72小时:与死神赛跑
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四川芦山地震灾区察看灾情,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这是李克强在受灾严重的双石镇察看灾情。新华社记者黄敬文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日下午赶到震中灾区,仔细察看灾情后,晚上在芦山县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主持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研究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救灾工作。
灾后的芦山,电力还没有恢复,会议只能打着手电召开。会上,四川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国家地震局、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发改委、交通部等分别汇报了最新灾情和各方面救灾的进展情况,李克强对各方抗震救灾所做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他提出了6点要求。
第一,当前四川省首要的工作是抗震救灾,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生命最宝贵。今晚要进村入户排查,确保无一遗漏,有一线希望也要尽最大努力。要调集精干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重伤人员要及时向外转移,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保持运输畅通。铁道、交通等有关方面要全力以赴,建立帐篷、棉被等救援物资的绿色通道,尽快运抵灾区。灾区车辆要为搜救部队和医疗队让路,让“绿军装”“白大褂”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需要的地方。
第三,确保救灾物资和资金供应。根据灾区的需求,再增加2万顶帐篷,调拨800套活动板房,铁路、交通等有关方面要抓紧调运。明确受灾群众过渡安置补助标准,保障救灾和安置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四,防止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伤亡。大震后余震频率高,灾区危房多,很多已成为站立的“废墟”,容易发生次生灾害。要组织专家抓紧鉴定房屋受损情况,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让群众避险。
第五,增派专业力量科学救援。要继续增派200名高水平的专业搜救队伍,今晚就要到达灾区,尽快进入搜救现场,科学施救,提高救灾的效率和效果。
第六,建立统一高效的抗震救灾指挥机制。这次抗震救灾动员范围广、投入力量大,必须形成统一高效的调度指挥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明纪律,科学调度和协调地方、军队、武警、中央部门等各方救援力量,形成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机制。确保救灾既及时迅速,又科学有序。 >>>
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继续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1日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继续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汪洋先后来到受灾较为严重的芦山县老城区和芦阳镇驼家营村、城南社区安置点,仔细查看和询问群众生活情况。他还乘直升机专程前往尚未通路、通信的芦山县太平镇,实地了解灾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受灾群众和徒步到达当地抢险的救援人员。当天下午,他又乘车前往芦山至宝兴段公路,察看道路抢通情况,现场协调交通管理装备。当晚,汪洋在芦山县救灾帐篷里与来自县卫生局、街道社区、乡镇村组、解放军一线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代表进行了座谈,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汪洋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各方面救援力量要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逐村逐户排查救助被困人员,确保不漏一村一人,同时千方百计救治伤员,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切实加强余震监测及次生灾害防范,努力防止出现新的人员伤亡。要加快组织运送救灾物资,尽快把帐篷、饮用水、食品等发放到位,尽快抢通道路、通信和电力供应,做好卫生防疫、垃圾清运等工作。要完善统一指挥体系,进一步加强人员、物资、机具、车辆的调度,防止形成拥堵,做到科学施救。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注意听取抢险一线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救灾举措,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汪洋对受灾群众自救互救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只要我们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同舟共济、互帮互助,把信念与力量拧成一股绳,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借鉴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成功经验,就一定能够克服抗震救灾面临的暂时困难,尽快全面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汪洋最后说,只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芦山地震灾区一定能像汶川地震灾区那样雄起。 >>>
抗灾全景:生命至上全力施救
4月22日,消防战士在操作生命探测仪对宝兴县县城滑坡地带进行搜索。当日,在宝兴县的各支救援队伍进一步加快行动速度,争分夺秒地深入到当地灾区展开救援行动。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已进入第3天,各方面救援力量正抓紧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逐村逐户排查救助被困人员,确保不漏一村一人,同时千方百计救治伤员,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各方抓紧寻找、施救受灾群众。据四川省民政厅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4·20”芦山地震已造成雅安、成都、广元、绵阳、德阳、南充、广安、遂宁、内江、乐山、自贡、宜宾、达州、资阳、眉山、阿坝、甘孜和凉山18个市州111个县172万余人受灾,192人死亡,失踪23人。
据来自四川省政府的消息,目前,已有11220名医疗卫生人员在灾区参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至22日15时30分,全省共收治伤员10579人次,已治愈出院4312人,现住院诊疗1535人,其中重症及危重症317人。灾区无疫情发生。
“目前仍在生命搜救黄金72小时之内,抗震救灾部队仍将生命搜救放在第一位。”成都军区抗震救灾前进指挥所指挥长、军区参谋长周小周22日说,全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救灾总兵力已达1.9万人,救治伤员2875人,帮助转移安置群众2.4万人,运送物资1355吨。部队正进入地震灾区的所有乡村,实施地毯式搜查,确保不漏一家一户,不留任何死角。
为缓解灾区群众生活难题,民政部22日下午又紧急调运200个简易厕所。之前,民政部调配的2.5万顶救灾帐篷、13.7万床棉被、1万件衣物、7万件食品、4万件饮用水已运抵灾区。
地震灾区的孩子恢复上学了吗?22日是“4·20”芦山地震震后第一个上学日,芦山县副县长王东介绍,由于全县教学点震后不同程度出现墙体开裂,以及板房制作搭建仍需时间等问题,全县中小学教学点暂无明确复课时间表,但因临近高考,高三学生有望于23日到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复课。
有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据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大熊猫未出现受伤情况。宝兴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也是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被誉为“世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 >>>
4月22日,在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安置点,救援人员将伤员抬往医疗点进行救治。当日,在地震灾区的各支救援队伍进一步加快行动速度,争分夺秒地深入到当地展开救援行动。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抗争,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危重伤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芦山地震,全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决策指示,第一时间开赴灾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废墟之上,军徽闪耀。截至22日12时,参加救援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已达1.9万人,从废墟中抢救被埋压群众4人,救治伤员2800多人,协助安置转移群众2.4万人,运送物资1300多吨……
陆空突击,快速挺进灾区
20日8时02分,武警四川总队芦山中队官兵正准备进行军事会操。
突然间,大地颤抖,楼房倾斜,烟尘滚滚。一班长郭季平立刻按响警报。随着中队长陈发湖下达紧急命令,中队22名官兵迅速冲至篮球场集合。
关键时刻,陈发湖和指导员冉攀科决定兵分两路:冉攀科与部分官兵留守中队抢运贵重物品,确保枪支弹药绝对安全;陈发湖带领8名官兵,第一时间赶赴县城参与救援——这也是地震发生后,最早参加抗震救灾的队伍。
同一时间,四川省军区雅安军分区、武警雅安支队组织官兵就地展开救援。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军队和武警部队闻令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的大救援瞬间拉开帷幕。
震后不到10分钟,成都军区召开抗震救灾作战部署会,一道道指令从军区司令部作战指挥室接连发出。
灾难发生不到半个小时,四川省军区党委紧急命令四川省预备役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成都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黑水民兵携带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专业救援装备,紧急奔赴灾区展开救援。>>>
4月22日,中国国际地震灾害救援队队员带着搜救犬在宝兴县地震灾区寻找生命迹象。当日是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后的第三日。各方救援力量不放弃生命的希望,在废墟和塌方地点寻找幸存的群众,快速救治和转移受伤人员。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中央财政紧急拨付应急救灾综合补助10亿元,用于灾区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地震受伤人员医疗救治、遇难人员家属抚慰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抢修等方面。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政部门正在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抢运帐篷、棉被、折叠床等救灾物资,预计首批3万顶救灾帐篷、5万床棉被和1万张折叠床可于21日晚运抵成都,并将在最短时间内送达灾区。
国家发改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安排协调抢险抗灾急需的煤电油气运和应急物资保障供应工作。发改委协调中石油、中石化集团紧急安排当地所属企业保证抗震救灾沿途加油站24小时营业,组织中石油集团所属企业紧急起运在四川江油的9000余平方米活动板房至芦山灾区。
铁路部门对救灾物资运输特事特办,快装快运快卸,截至21日20时,已开行“抢”字头救灾物资专列10列。 >>>
图表:生命救助“黄金72小时”。 新华社记者 张勋 林汉志 编制
4月22日,在芦山县宝盛乡,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将受伤的杨大爷抬上运兵车。 4月21日下午,独自在家的芦山县宝盛乡59岁的杨大爷,在余震中膝盖骨折,晚上才被回到家的子女发现。第二天一大早,得到消息的武警水电部队派出医疗人员对杨大爷进行紧急救治,并由6位官兵轮流从山上抬下来,步行6、7公里后将杨大爷送上运兵车,前往芦山县城的医院做手术。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在这黄金救援的72小时,国人的心心念念都是:拼抢“黄金72小时”,与时间赛跑,更快更多抢救废墟中的同胞。
拼抢“黄金72小时”, 是对大灾之后生存救援自然规律的尊重。受灾72小时之内,生命存活率极高。这时,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将增加伤者苏醒和再生的机会。因而我们看到,武警官兵徒手搬开堵路的汽车,救援者累倒在废墟上……不同的群体,相同的期待;不同的方式,同样的力量。每个人都在竭尽所能,争时间、抢速度,以一己之力汇聚成强大的救援之爱,用点滴爱心铸造成无限的生命期望。
拼抢“黄金72小时”, 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展现。灾难发生后,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首位,明确要求抓紧72小时黄金救援期,确保不漏一家一户,不留任何死角。人民子弟兵及各方救援力量,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难万险,打开一条条绿色通道,突进一座座孤城废墟,筑起一道道抢救生命之墙,为的是多一双眼睛可以重新看到阴霾后的阳光。 >>>
资料图片:4月20日,人们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城附近开展震后救援。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雅安市各级党的组织紧急动员起来,广大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最大限度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倾心、倾力、倾情,成为抗震救灾的顶梁柱、主心骨、带头人。
“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县汉源县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了医疗、消防、公安、民兵预备役四支救援队伍驰援灾区,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踊跃报名参加。
刚走下手术台的汉源县医院副院长任锦翔,主动请缨并迅速组建16人的医疗救护队立即奔赴灾区。公安民警王诗皓在母亲严重骨折、6岁的女儿生病住院的情况下,瞒住领导第一时间报名到灾区救援。民兵预备役救援队的王建刚激动地说:“芦山遭遇的灾情,我们汉源人感同身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到灾区抢险救援,每一个汉源人都义不容辞。”大树镇新民社区3组组长、预备党员徐春才自家房屋受损严重,但他却冲在救援一线:“这个时候,是党考验我们的时候,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小家就顾不上了……”
4月20日上午11时39分,震后3个多小时,石棉县亿欣钙业党支部就自发向县委组织部交纳5000元“特殊党费”,这是雅安收到的第一笔“特殊党费”。在交纳党费的现场,含着眼泪的亿欣钙业党支部书记哽咽着表示,都是家乡人,一定要向重灾区同胞表达这份心意,党支部下一步还将组织企业党员、职工积极为重灾区捐款、捐物。
哪里有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群众最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党旗就高扬在哪里。 >>>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