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旅游,选择从海南破题
陵水分界洲岛,潜水的游客欣喜地发现了一个海参。 记者宋国强 摄
游客乘坐游艇畅游三亚湾。 记者 苏建强 摄 (资料照片)
快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从1992年开始每年都会推出一个“年旅游主题”。今年1月1日,中国海洋旅游年启动仪式在我省三亚举行,这是国家旅游局第三次选择在海南举办主题年启动仪式,海南在中国旅游业的特殊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从1996年1月1日中国休闲度假游在亚龙湾启动,17年间,不但1996年就在亚龙湾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度假酒店,海南也成为国际品牌度假酒店登陆中国的桥头堡,中国休闲度假的风向标。凭借着中国唯一热带岛屿省的资源优势,一路领跑中国滨海度假旅游十余年。
从“96·1·1”到“13·1·1”,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推出的中国海洋旅游主题年活动,标志着一直以来以名山大川观光游为优势的中国旅游,开始迈向更加广阔的海洋。如同17年前一样,国家旅游局又一次将领跑的大旗交给海南,海南又一次被推向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潮头。
正朝着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迈进的海南,如何尽快实现从“滨海”向“海洋”的大踏步迈进?怎么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海洋旅游,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海南范本”?无论是中国旅游业界还是海南的实践者们,都在思考。
从新年第一天起,海南的2013年似乎就注定了与“海洋旅游”四个字捆在了一起。
1月1日,中国海洋旅游年在三亚启动;半个月之后,海南分界洲岛成为中国首个海岛型5A级景区;1月下旬,三亚海洋旅游规划获得通过,成为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推出的首个海洋旅游规划;今天,海南本土企业海航集团旗下的中国首艘豪华邮轮“海娜号”从三亚凤凰岛启航,结束中国没有自己邮轮的历史……
刚刚起步的中国海洋旅游,在南海进行得热火朝天。
1月25日,《中国旅游报》总编辑高舜礼从北京飞到海南,与我省的旅游官员、专家就中国海洋旅游未来、海南如何引领中国海洋旅游发展等一系列业界关注的热点,展开了探讨。
海洋契机
话题从中国海洋旅游年的启动展开。“选择在海南举办这个启动仪式,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毕竟,海南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又具有发展滨海旅游的成功经验。”高舜礼说,在国家提出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海洋旅游主题受到社会和业界的高度关注。
海南怎么看待这次契机?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说,2013年中国海洋旅游年的启动,与17年前在亚龙湾举行的1996年中国休闲度假游开幕式,对海南旅游乃至中国旅游都有重要意义。如今被业界称为“96·1·1”的那次开幕式,开了中国休闲度假的先河。正是在那一年,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度假酒店凯莱度假酒店开业,开放式的大堂、穿着花衬衫的工作人员,都让刚刚接受了国际商务酒店的酒店星评人员大跌眼镜,并因此改变了中国酒店的评星标准。
也正是以“96·1·1”为起点,一批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将海南作为进入中国的桥头堡。“现在,海南五星级标准的度假酒店已达到70家。”陆志远说,亚龙湾更成为中国高端度假的代名词,而且海棠湾、清水湾等又一批度假海湾也开始走向市场。他认为,大力发展海洋旅游是海南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内在要求,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更进一步提出要重点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海洋观光旅游、海岛旅游、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上运动旅游等,打造世界级海洋探奇景观区,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等,为海南海洋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陆志远用统计数据进一步证明了海洋旅游在海南扮演的重要角色:2011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12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7%,以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服务业等为主的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4亿元,如剔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22.14亿元,海南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达106.3亿元,占全省旅游业增加值173.79亿元的61.17%,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海南新一轮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能否用好国家拉动消费这一重要机遇,释放海南资源、环境和政策‘红利’,主要取决于海南自身的工作。”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则把这次启动仪式看做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又一契机。他认为,我国正进入消费主导的发展型新阶段,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近年来一系列国家政策和大型活动频频“眷顾”海南,都为海南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
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认为,这是中国旅游产品转型的又一次突破。作为多年以大陆型观光产品为主的中国旅游,在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正开始尝试着迈向海洋,这对上千年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而言,无论在文化还是产品上,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从“滨”到“海”
中国旅游界有个共识:中国旅游看“两南”,海南和云南。但中国海洋旅游,无疑只看“一南”———海南。
“无论拥有的资源还是目前的发展水平,海南海洋旅游都引领着中国海洋旅游。但如何实现从‘滨海’到‘海洋’的迈进,是海南急需突破的一个问题。”高舜礼认为,在引领中国滨海度假十余年后,海南需要向更广阔的海洋迈进。
这其实也是陆志远希望海南发展海洋旅游率先破题的问题。他坦言,十余年来,海南充分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旅游,建设了一批有影响的度假区,全省度假酒店在数量和档次上都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体验海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海南迫切需要在成功发展“滨”旅游的良好基础上,做好“海”旅游的文章,责无旁贷承担起为中国海洋旅游探路的重任。
他认为,应该选择游艇经济作为海南海洋旅游产品开发的切入点,这将是推动海南海洋旅游由“海岸”真正走向“海洋”,实现海洋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国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游艇产业将是我国继汽车产业后又一个黄金产业。
迟福林则建议,以三沙设市为依托,加快海洋旅游开发步伐。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他建言:要坚持高端定位、高规格布局,要明确实现景点与生态相统一、人与自然相和谐、融海洋观光、教育、探险、水上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目标;要坚持严格准入,保护为先;要坚持循序推进、梯度开发;要加强更高层次的协调能力。涉及海洋旅游管理的部门众多,除海监、渔政、海事、海关和海警等5家海洋管理部门外,还有旅游、交通运输、国土环资、文体、工商、安全生产、物价、保护区等多个部门。海洋旅游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并且存在管理空白,统筹协调难度大,需要更高层次的协调能力。
围绕着从“滨”到“海”的发展,陆志远认为,要大力配套发展海洋旅游制造业。目前世界游艇年消费额高达400亿美元,如果加上相关的维修、管理、娱乐等费用,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海南发展游艇装备制造业的潜在市场空间非常巨大。游艇除了本身价值不菲外,游艇业形成的产业链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还可以为当地政府带来大量的税收收入。
海南经验
尽管海南发展海洋旅游面临着需要突破的瓶颈,但高舜礼坦言,对于国内沿海省份而言,海南已经是学习的榜样。尤其是今年海洋旅游主题年,更令不少省市掀起了发展海洋旅游的高潮。“海南作为领跑者,是否可以为其他省市提供经验,或是借鉴?”高舜礼认为,这也是海南作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一项重大责任。
“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三条经验,我认为对大家都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意义。”陆志远说,第一条就是高品质的规划,这是成功的基础。亚龙湾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多人看到的是现在亚龙湾的高端酒店成片成群,但其实都源于其规划的前瞻性,以及对规划的尊重和严格遵守。
亚龙湾项目成功后,其中心广场北部的一条狭长绿地成了香饽饽,很多开发商都想拿到这块稀缺的一线海景地。“但这块绿地相当于亚龙湾的肺,如果仅仅冲着商业利益开发了,亚龙湾也就不是现在这样了。”陆志远坦言,正是因为有了亚龙湾的实践,海南在推出海棠湾、清水湾这些高端度假胜地时,就更加注重高品质的规划。
“其二是避免低水平开发,再就是要有国际思维。”他认为,海南滨海旅游开发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自然资源一流是基础,但一流的资源还要一流的规划包装,海南邀请了一大批国际一流团队进入海南,加之一批国际高端人才也随着国际品牌酒店而进入海南,提升了海南的国际化水平。
具体到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陈耀认为应该引起国内注重的有三个方面。
首先要认识到海洋产品最核心的是沙滩,沙滩是海洋与海岸的连接带、是滨海活动的承载带,也是滨海生态的过渡带,尤其好的沙滩更是海洋旅游的核心资源,一定要开发为公共性产品,否则将会大大降低旅游产品的价值。
其次是在防止低水平开发的同时,还要阻止高水平的重复开发,对于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研究海洋旅游的规律。比如国内一个沿海发达省,就要其旅游规划中规划了两个邮轮母港,而且希望各个沿海城市都朝这一目标看齐,但邮轮的停靠,其实更多考虑的是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配套。
第三:海洋旅游的自然资源大同小异,包括海滩、海面、海岸等,这些资源大都相同,如果只建设高星级酒店,大家的区别仅仅就是气候的差异、生态的好坏。“千万不能简单模仿海南,这样的产品肯定是没有吸引力的。”陈耀建议,一定要在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注重当地文化的注入,这样才能弥补海洋旅游的局限性。
海洋旅游前景究竟在哪里?陈耀的答案是:海洋旅游作为一种新业态,潜力巨大。对于不少同行担心的中国农耕文化很难形成海洋旅游消费热点的观点,陈耀建议大家可以到海南寻找答案。过去游客到海南,巴不得一天逛七八个景点,现在两三个景点就足够了,还有的就直接住酒店、晒太阳,基本不到景区,海南在国内率先出现了无景点的旅游。“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邮轮、游艇等会从现在的高端旅游,慢慢变成普通旅游产品。”陈耀说。 (记者杨春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