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芦山抗震高科技含量增加 部分设备刚走出实验室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05-02 09:51

  芦山抗震:高科技含量在增加

  救灾仅靠“人海战术”是远远不够的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镁空气储备电池”,能满足一台10瓦LED照明灯工作30天,或为200部智能手机充满电。

  在牵动全国人民心弦的四川芦山地震现场,活跃着多支救灾队伍。除了公众熟知的子弟兵、医疗、志愿者等队伍外,还有数支特殊的队伍——科技救灾队伍,比如,携带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甚至是应急移动电源设备队伍等。

  据介绍,仅以中国科学院为例,一个单位就投入了16项科技项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副院长赵永涛说,就连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中科院化学所也提供了用于抗震救灾的几种关键物资材料的研究成果,比如便携式水处理器、超轻便防雨透气超疏水材料、快速止血医用材料等。

  科技力量的加盟,让传统救灾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位科学家引用了同行的一句话:抗震救灾不能只靠“人海战术”,一定要提高科技含量!

  刚刚走出实验室两天的“充电器”成了抢手货

  科学家们此次带来的物品深受灾区民众的“待见”,有的甚至成了他们的生活必备之物。

  芦山县姜维路有一排清一色的黑色帐篷,这里驻扎着来自四川省内其他市县的交警支援队伍。遂宁市公安局交通支队警员刘鑫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帐篷里那台抢手的“充电器”和“照明灯”,“装点盐,灌点水,就是旁边水沟里的水就行,晃一晃就可以‘发电’了”。

  4月22日下午,刘鑫和整个支队赶到芦山县城,当晚,街上尚未通电,帐篷内更是一片漆黑。刘鑫看到隔壁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的驻地有亮光,很是好奇,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就领到了一份“充电器”。这位刚刚工作一年的交警赶紧给手机充上电,他说:“这个时候跟外界联络可不能断。”

  事实上,那个大小1.2升、重1公斤左右的“充电器”,学名是“镁空气储备电池”,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孙公权专门为灾区带来的。用孙公权的话说,这个小家伙能满足一台10瓦LED照明灯工作30天,或为200部智能手机充满电。

  究其原因,这款“镁空气储备电池”的比能量十分高,能量密度单位达到800瓦时/千克,1公斤这种新型电池,相当于汽车使用的铅酸电池的30倍。孙公权介绍:“不需要充电,换了镁片加点水就能接着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充电器”两天前才刚刚走出实验室。芦山地震发生当晚,孙公权和同事在实验室连夜组装了200套电池样品,第二天就运抵成都,随即成了救援部队、应急指挥部门的“抢手货”。

  随着年轻交警的演示,帐篷里聚集的人开始多了。另一位从遂宁赶来的交警站起来对记者说,“不要报道我们,多说说那些科学家,你看这应急灯,黑夜里能亮着,多暖人心!”

  听到这样的话,一直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救灾队伍联系的雅安市科技局局长王锐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地震救灾可能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另一面,因为,科学家的工作不是遥远、枯燥,而是能暖人心的。”

  旋翼无人机把原计划4个多小时的搜救任务缩短到两小时以内

  和“电池”团队直接把科技发明产品运到现场不同,另一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16位平均30多岁的男性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则要跟着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一线去。

  “我们团队就像是救援队的一条‘腿’,他们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有时还是他们的‘翅膀’。”30岁出头的齐俊桐说。去年他刚刚被破格评为研究员。

  他所说的“腿”和“翅膀”是自己所在的沈阳自动化所带来的废墟搜救可变形机器人和旋翼无人机。齐俊桐负责无人机的带队任务。

  在龙门乡红星村埋压人员的排查中,这种近3米长、可载重30公斤的旋翼无人机,就成了“救灾的空中指挥官”。

  齐俊桐告诉记者,在过去的救灾中,救援人员往往要消耗大量人力拉网排查,确定重点搜救区域,再组织力量搜救。有了旋翼无人机,排查就简单了,从空中便一览无余。一旁的搜救队员说:“原计划4个多小时的搜救任务,因为使用了旋翼无人机,两小时不到就完成了。”

  在现场,偶尔还可以看到一道这样的风景——前面是一片徒步难以逾越的峡谷,于是救援人员排成一排坐下来,无人机团队在他们前面打开监视系统,搜救犬则在他们后面蹲下来休息。

  变形机器人像一个缩小版的坦克。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李斌告诉记者,这种机器人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操控,并配备有摄像头,能够实时传回拍摄画面,在没有可见光时,它会自动切换到红外模式,即使在人眼所不能及的废墟内部,也能传回画面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机器人还可携带生命探测仪。“相当于给生命探测仪装上了腿脚,让它自主进入垮塌建筑内部。”李斌说,过去的生命探测仪,要由救援人员携带到垮塌建筑附近使用。基于人身安全考虑,其作用范围有限,探测不到建筑物的更深处。

  航空影像图挂在了总理抗震救灾工作的会上

  截至目前,有一个时间在科技救灾团队中堪称“速度之最”——108分钟,这个记录由两架遥感飞机创造。

  4月20日9点50分,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两架装载光学遥感器的遥感飞机从绵阳起飞,前往雅安灾区航拍。这时,距地震发生时间刚过去108分钟。

  根据该所对外公布的信息,当天中午1点30分,遥感飞机完成了对雅安震区的第一架次飞行,成像面积达到5000平方公里,获取了256G的40厘米高分辨率灾区遥感数据,于下午4点传回了第一批遥感数据。

  又过了30个小时,即4月21日上午10点左右,该所在京的科研人员已经根据最新获取的遥感数据作出分析。

  彼时,不少来自一线的媒体报道正在关注滑坡塌方、生命救援通道无法打通的问题,宝兴县也因道路损毁而被形容成“孤岛”。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从遥感地球所当时对外发布的遥感数据评估报告看到,一项针对宝兴县及周边地区地震灾害监测的分析跃然纸上。数据之细,具体到宝兴县附近大坪村至顺江村14处损毁道路每条道路的长度和经纬度,而这恰与前方救援队伍的需求吻合。

  更重要的是,一幅落款为“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比例尺为1∶10000”的航空影像图在当时就已经制作完毕,这张图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那时距离地震刚刚过去3个小时。

  该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告诉记者,包括航空影像图在内的一系列遥感成果涉及受灾的范围和人口,道路损坏、房屋倒塌以及农田林地的损毁情况,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现状,以及潜在的滑坡体有哪些等。这可谓是给地震监测提供了“最快最新的灾情参考”。

  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会议,部署芦山“4·20”地震抗震救灾工作。记者发现,在李克强身后就挂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提供的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其对决策的参考价值可见一斑。

  很显然,速度之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飞机停在绵阳”,但将飞机停在绵阳并非偶然。该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兵告诉记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这些做遥感和地球的人对绵阳及周边地壳活动的判断”。他说,自汶川地震后,每年到4月,他们都会将所里仅有的两架飞机派到绵阳来,“实时监测,一有动静,马上起飞”。

  3年前的玉树地震,当时第一家向救援单位公布航空影像图和分析就是张兵所在的单位。

  当然,更为准确的地面情况还需要实地考察,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好填补了遥感飞机的这个空。记者了解到,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该所研究员崔鹏和其他8位专家一同进入芦山县和宝兴县开展震后次生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

  让赵永涛感到欣喜的是,这一次电视上不再有“电工为抢修电网还要爬铁塔用木棍捅冰凌”的画面,但在科技救灾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期待的地方。同样,灾后重建,科技的力量也不能缺位。(记者邱晨辉)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作者:肖媛媛] [编辑:刘瀚涛] 
热词推荐:净化_ 绿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